第04版:乡村振兴
3上一版  下一版4
 
侗族农民龙万胜的脱贫增收经
德保鸵鸟圆梦农家
长坪瑶族乡守望相助 振兴姜产业促团结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3年10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侗族农民龙万胜的脱贫增收经

 

10月16日一大早,天峨县侗族农民龙万胜把一车红薯拉到县城,按照订单陆续分发到客户手中。“今天送了30多单,出售红薯150多公斤,收入将近1000元。”龙万胜说。

坡结乡龙凤村董建屯距离天峨县城20多公里,地处大山深处,是一个居住着10多户人家的侗族小寨子。一直以来,当地以种植玉米和稻谷为主,也发展杉木和茶果等传统产业,但由于住户居住分散,山路崎岖,农产品拉到市场,一路颠簸,有一半会烂掉,卖不上价钱,农民的经济收入低下。

年过50的龙万胜是土生土长的董建屯人。11岁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人世,留下孤儿寡母,龙万胜勉强读到初中就辍学回家。这期间,除了干农活,龙万胜也趁空闲时节,在周边走村串户收购木耳、啤酒瓶等,拿到县城售卖赚个差价。25岁那年,与邻村一女孩结婚成家,并陆续有了4个孩子。

1990年,母亲过世,为了给孩子们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龙万胜到天峨县城打工租房送孩子读书,4个孩子先后考上了广西师大等学校,除了学费,每个月有不低于5000元的伙食费等开支,令龙万胜倍感压力。 2015年,龙万胜一家被列为贫困户。

贫穷不是光荣,要想法增加收入脱贫致富。通过考察,2016年开始,龙万胜立足本地气候好、无污染的独特优势,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的土地,发展种植传统的辣椒、西红柿等短平快经济作物,到2018年,种植面积达到10多亩,收入一路上涨。同年9月,龙万胜举家搬进了易地扶贫搬迁示范新城,大的3个孩子陆续学成毕业参加工作。通过各级各项指标考核,龙万胜一家顺利脱贫。

“什么时候都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要靠自己的双手,脚踏实地,勤劳致富!”这是龙万胜最朴实的想法,也是他行动的动力。

承蒙党的好政策,龙万胜一家在新城区安居乐业。2020年,最后一个孩子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龙万胜没了生活的压力负担,身上一下子感觉轻松了,几个孩子都劝龙万胜好好在新家园享福。然而,龙万胜却依然惦记着老家的土地。他认为,通往老家的水泥路修通了,交通便利,从新家到老家地头,也就不到1个小时的车程,5亩多的土地,丢荒太可惜。根据自己对市场的了解,龙万胜决定在老家继续种植无公害短平快蔬菜。

说干就干,2021年初,龙万胜首先自己动手修通了从主干道到地头的30多米机耕路,用于三马车运送肥料、蔬菜等。同时,与周边几户人家达成协议,由龙万胜自己掏挖,免费使用人家猪圈、牛圈里的农家肥。随后,龙万胜带着妻子和几个孩子利用假期时间,把土地全部重新进行整治夯平、打沟。万事俱备,龙万胜又自己在网上查询,选定了油麻菜、萝卜、黄瓜、茼蒿、红萝卜等适合高山地区种植生长的蔬菜,还种植了紫心红薯等,并订阅科技书刊学习管护知识。由于气候好、土质好,旁边又有固定水源,管护到位,蔬菜长势好,龙万胜和妻子应季采收,用三轮车拉到市场销售,供不应求,当年收入超过4万元。

随着种植和销售经验的不断积累,2022年初,龙万胜扩大了种植规模,新增种植了1亩多本地紫心红薯,并在儿子的建议和帮助下,建立了一个“高山农家肥蔬菜红薯拼单群”,通过不断宣传和自身影响,目前已发展到差不多有200人。每一季蔬菜成熟,龙万胜就在群里发布消息,接受预定,不用拿到市场,仅几天时间,蔬菜都会被抢购一空。到2022年底,出售各种蔬菜收入超过5万元,其中仅紫心红薯一项,收入就达到1万多元。

人勤春早。今年一开春,龙万胜就带着家人,在地里种下了西红柿、南瓜、辣椒、黄瓜等多品种的传统经济作物,尽管前期雨水偏少,但由于科学管护,作物长势良好,从4月份以来,各种蔬菜陆续上市,目前收入达到了4万多元。同时,龙万胜又在易地扶贫搬迁家园集体经济用地里种下了10多亩紫心、花心等品种红薯。9月下旬以来,红薯成熟开始上市,每天晚上,龙万胜通过“高山农家肥蔬菜红薯拼单群”接收订单,然后送货上门销售。由于信誉好,加上红薯品种好、质量有保证,县城很多人都直接通过网上下单,最多的时候每天能有50单以上,每天销售250多公斤。到10月中旬,已销售红薯5000多公斤,收入超过2万元。

“下一步,计划发动新家园更多的群众一起发展产业,带动大家一起增加经济收入。”对新家园未来的幸福生活,龙万胜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张永红)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