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社会中,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与融合是维护国家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在多民族共生环境中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一直是社会学、民族学领域的重要议题。梧州市龙圩区位于梧州市南部,拥有多元的民族成分,辖区有22个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共同生活,演绎出一部多彩多姿的民族团结进步之歌。自2022年起,龙圩区紧紧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实际行动,开辟了新时代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
全局性使命与共识。龙圩区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所坚持的全局性使命和共识,彰显了其对多民族共同发展的高度重视。区域内的各个民族虽然在文化、语言、传统习俗等方面存在差异,但龙圩区以共同的全局性使命为引领,实现了各民族间的共识与合作。党委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统一领导的核心作用。通过将民族团结进步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党委确保了这一目标的持续推进。政府的依法管理确保了各项政策的合理实施,为民族平等、互助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而统战部门的牵头协调则在整合各族资源、推动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全局性使命和组织格局的建立,形成了党的民族工作新模式,为民族团结进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这种做法不仅仅是在民族关系的处理上取得成功,更是在构建社会共识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将民族团结进步纳入地方各个领域,龙圩区创造了一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各民族之间在这一共识下形成了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良好氛围,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强化文化认同与精神家园。在多民族社会中,强化文化认同与构建共同精神家园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关键要素。文化认同作为民族团结的基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龙圩区通过传承传统文化,成功推动民族文化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深度融合,从而增强了各民族群体的认同感与共鸣。通过诗词进校园、名人故里打造等多种形式,龙圩区将传统文化元素注入教育、旅游等领域,使各族群众更深刻地了解自身文化的底蕴。这种努力不仅是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更是为了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培养民众对自身文化的自豪感,以及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尊重。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更加和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得以逐步凝聚。文化进万家、戏曲进乡村等活动更进一步地促进了各族群众在共同的文化认同中找到了归属感。通过这些活动,龙圩区创造了一个多元共生的文化氛围,让各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这种深度融合的文化氛围不仅有助于缩小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还在更深层次上激发了各族人民的共同体认同。
践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共同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龙圩区秉持着“不让一个民族掉队”的理念,努力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为多民族社会的进步创造良好条件。龙圩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增长,更关注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通过坚持不让一个民族掉队的发展理念,各民族在现代化建设中都得到平等对待,确保了每个民族都能分享到现代化带来的成果。这种全民共享的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消除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更在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龙圩区的做法表明,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关注每个民族的需求,确保各族人民都能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这不仅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为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在多民族社会中,构建互嵌式的社会结构是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策略。龙圩区在民族团结进步的实践中,提出了“跨区域联创、片区联创、系统联创”的发展理念,通过实施“三项计划”行动,积极推动各民族之间的广泛交往,以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为多民族共生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创造了有力条件。通过倡导“联创”理念,龙圩区在地方发展的过程中引导各民族共同参与,激发了各族群众的创造活力。开展跨区域、跨领域的合作模式,推动了各民族之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在文化交流方面,通过举办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努力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如线上直播互动和文化节庆,鼓励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这种交流不仅是民族间文化元素的互通有无,更是各族人民之间相互了解的桥梁,不仅拓展了各族人民的视野,也促进了民族团结的深入发展。在多民族共生的社会背景下,这种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构建,有助于消除民族之间的隔阂,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共生与共荣。
龙圩区,一个不断探索的地方,积极构建民族团结进步新格局,以创新引领、开放包容的姿态,谱写着多元共生的新篇章。从全局性使命、文化认同、社会主义现代化、互嵌式社会结构等因素相互作用,构成了龙圩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整体框架,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民族团结进步的崭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