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作为民族地区的国有企业,少数民族干部职工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在国有企业,建家就是建企业、建家就是建队伍、建家就是建机制、建家就是建文化,通过民主之家建设实现权益共荣,效益之家建设实现经济共荣,人才之家建设实现发展共荣,文明之家建设实现思想共荣,温暖之家建设实现情感共荣,促进各族职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
夯实民主管理和职工维权工作,建设各族职工可依靠信赖的民主之家实现权益共荣
严格按照工会和职代会拥有对企业的重大决策进行审议、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权力,对于重大改革、重大经济活动、重大规章制度和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事项,如股权变化、重大投资、重大项目合作、集体合同、工资协议、奖励分配、员工选聘处罚等法定事项,注重从民族团结的角度出发,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干部职工特别是少数民族职工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必须按照充分征求意见、酝酿讨论、审议表决的程序落实各民族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审议权,通过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扩大民主管理渠道,提高民主管理层次,确保各族职工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要规范职代会、厂(司)务公开、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以依法治企的高度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把与民族关系无关的问题归入民族问题。对违反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行为和现象,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涉及哪个民族,都要按照合法合规合情合理的原则处理。
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开展工作,建设各族职工群众可依靠信赖的效益之家实现经济共荣
职工是企业的建设者,更是企业改革发展成果的受益者,企业是职工安身立命之所,也是幸福实现之地。各民族干部职工必须以企业有好的经济效率、好的利润、好的效益为结果导向、目标导向,想方设法追求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要团结号召各族职工保质保量完成生产经营任务,持续优化营收、成本、利润等经济指标;针对生产经营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痛点,组织开展员工合理化建议金点子、小改革小创新、职工技术攻关小组活动、劳动竞赛、现场5S管理、安全管理提升等活动,不断发挥各族干部职工聪明才智,创造优良业绩。
国有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承担关注民生、回报社会的义务,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中,优先考虑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和投资项目,充分考虑企业、地方和少数民族群众的利益,在配套产业、社会服务业、劳动用工、奖励补贴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要主动开展“一企包一村”乡村振兴、产业扶贫脱贫、捐资助困助学、建桥铺路等工作,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打造一支优秀的员工人才队伍,建设各族职工群众可依靠信赖的人才之家实现发展共荣
人才是第一资源,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广大职工普遍工作任务更紧张、内部考核竞争更激烈、学习时间和渠道更少,建家工作要在广大职工,特别是少数民族职工中开展以创建学习型、创新型、知识型职工之家为目标,打造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管理人员队伍、技术科研人员队伍和产业工人队伍。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注重民族工作,注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职工,通过定向培养、育才工程、先锋行动等多种“传、帮、带”方式,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发挥他们的特殊作用;要深入开展技术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竞赛、技术奖励、技术升级等系列活动;要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具有丰富多彩特点的大师工作室、劳模工作室、导师带徒、科研讲座、团队项目制等工作,全方位提升各民族职工素质,使他们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锤炼过硬本领,立足岗位成长成才。
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建设各族职工群众可依靠信赖的文明之家实现思想共荣
文体活动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凝聚企业文化的活动载体,是培养和打造企业团队精神的基础。要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搭建各族职工参与平台,构建长效机制,把民族团结的文化氛围纳入到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要紧密结合各族职工的思想实际,广泛运用学习宣讲、事迹报告、文体活动、文艺演出等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文明创建活动与帮助少数民族加快发展结合起来,与解决各族职工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结合起来,与做好本企业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围绕铸造凝聚提炼团队文化、企业精神,以群众喜闻乐见为导向,积极开展正面宣传引导,弘扬正能量,实现转变各族职工群众思想观念,鼓舞职工斗志,形成团结向上拼搏精神的良好氛围,促进企业蓬勃发展。
扎实推进民心工程爱心工程,建设各族职工群众可依靠信赖的温暖之家实现情感共荣
始终坚持企业就是各族职工的家,努力为各族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温暖送到各族职工群众心坎上,成为各族职工群众的知心人。要把各族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建家的基本定位,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特别是尊重少数民族职工特殊的风俗习惯,如对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职工,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应单独开设清真食堂或清真灶;没有条件的要对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职工给予伙食补贴。要始终保持与少数民族职工群众的沟通、协调、反馈机制,坚持人文关怀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思路,积极落实“五必谈”“五必访”工作,生活上关心各族职工群众疾苦,思想上注重交流沟通,真正把职工之家建成各族职工群众的温暖之家、贴心之家、和谐之家。
在民族地区的国有企业通过建设职工之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必须把民族工作同生产经营、人力资源开发、企业精神培育、企业文化建设、后勤管理服务等领域工作结合起来,形成企业党委统一领导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动国有企业民族工作健康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