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龙舟制作技艺从祖辈一直传下来,到沈振强这已传承了三代人,他是当地声名远扬的“龙舟工匠”。6月13日,在融安县浮石镇鹭鹚洲村龙舟制作基地,融安传统龙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沈振强正忙着雕刻龙舟。他制作的龙舟龙脊更薄、船身更轻,在当地很有名气。
鹭鹚洲村四面环水,自古以来,村民出行都靠划船。独特的地理环境,使洲上各家各户必备船只,因此,舟船制造业便得以兴盛起来。200多年来,鹭鹚洲历代制作龙舟的能工巧匠们,一面热忱服务客商、精心打造龙舟、养家糊口,一面将他们不断创新完善的龙舟制作技艺认真保护、代代相传。
“我家祖辈都是制作龙舟的工匠,我从小就耳濡目染,小时候就跟着父亲学制作龙舟,如今到我这里已经是第三代了。”沈振强如是说。在沈振强看来,龙舟制作技艺不仅是手艺、事业,更是一种家族文化的传承。沈振强接过了父亲的龙舟制作技艺接力棒,并创新各种制作工序,其所造龙舟工艺精湛,船型线条流畅,船身受力适中,船头破水、船尾消水的效果都很好。
今年58岁的沈振强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安传统龙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制作龙舟已有40多年经历,他制作的龙舟工艺好、经久耐用、灵活,受到各地用户欢迎,现已辐射到三江、融水等地。据沈振强介绍,制作一条龙舟需要10个工作日,约4立方米的木材,总共需要投资1万多元。制作工序有选木料、切割材料、拼接、抛光、涂漆、配检桨等,之后即可下水活动。
“一只好的龙舟离不开选料、锯料、发墨、制作、捻船、上油、成型、下水过程。”沈振强介绍,龙舟的制作在一代代制作师手中不断完善,不断精细化,于2021年获批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8年,央视节目组曾以沈振强制作龙舟的故事,制作了纪录片《融安篇龙舟记》,在中央电视台《中国影像方志》栏目播出。
划龙舟是鹭鸶洲村民重要的文化体育活动。100多年来村里的家家户户都爱好划龙舟,年年举办龙舟赛,当地群众对龙舟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如江水般绵延不绝,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里保留着浓厚的龙舟习俗和文化韵味。
(韦荣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