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岜莱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在罗城棉花 天坑等你
平安的哲思与拷问
天窗往事
菜 农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3年6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窗往事

□ 韦认生
 

透过天窗瓦斜照进来的那缕柔光,是我人生看见的第一缕阳光。

那是我出生满月的第三天早上,亲友们都来我家祝贺,吃“三朝酒”,当高兴的父亲不顾我啼哭,把我抱出厅堂给他们看时,怎么也没想到,彼时的我会停止啼哭,久久地盯着天窗,不时露出微笑。

“眼里有光。这孩子长大肯定有出息,前途光明。”亲友们的话语让父亲、祖父和祖母都感觉幸福无比。

父亲向我讲述这些往事的时候,我正尝试独自一人在老屋木楼上睡觉。每天晚上临睡前,父亲总要上来巡视一番,盖盖被子,拉拉蚊帐,然后不忘给我壮壮胆:“小男子汉啦,要早点学会独立,长大才会有大出息。”

于是,这间老屋楼上用木板钉出的小隔间,挂上蚊帐,床头再摆一张旧书桌,成为了我人生的第一间卧室兼书房。在这个小天地里透过天窗,看着月亮,第一次独睡的那年,我只有七岁。

年少无知,让我鲜有惧怕的念头。在那一个个没有电视、手机的夜晚,我反而觉得天窗是我发挥想象、遨游夜空的好通道。

上学后,父亲允许我拿煤油灯上楼写作业,这对我来说可是天大的喜事。每天晚上在微弱的灯光下写完作业后,总要看个把钟头的书。开始是看《上下五千年》《格林童话》《故事大王》之类的儿童读物,后来觉得不过瘾,又从学校借回《水浒传》《西游记》《说岳全传》之类的书籍看。那段时间,我读书很“费油”,但父亲没有责怪我。他宁可就着月光闲坐聊天,也要省下煤油供应我写作业、看书,这使我很过意不去。

后来,我趁天还没黑就写完作业,在灯下看了一会儿书便上床睡觉。说是睡觉,很多时候我是躺在床上,看着天窗透进的微弱光线,脑子里还在回味书本里的精彩内容,猜测故事的结局,然后才慢慢地进入梦乡。

正是有了这样一个读书空间,使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在这方面,夜空中的天窗,无疑是给我开了窍。

人终会长大,走出儿时的安乐窝,印象中小学毕业前的那个暑假,是我最后一次住在楼上的小隔间。

那年,我没有辜负亲人们的期望,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全县最好的中学。临近开学的日子,祖父大病一场,弥留之际,他把我叫到床前,无力地抓着我的手,嘴里断断续续地说着什么,当我隐隐约约听出有“读书”二字,对他点点头后,祖父才慢慢闭上了眼睛,好像安详地睡着了一样。当我们意识到九十多岁的祖父永远不会醒来时,老屋里随即传出一片悲痛的哭声。

办理完祖父的丧事,我也收拾好行李,在父亲的带领下去学校报名,开启全新的求学生涯。整个中学阶段,我都在暗暗使劲,期望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实现父亲和自己心中的大学梦。然而,在中专(师)生是时代精英、国家对中专(师)生包分配工作的年代,为了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减轻家庭负担,我终究还是走进校长办公室——那间装有天窗瓦的砖瓦房,遵循校长和父亲的建议,在第一志愿处,郑重地填上“中师”二字,一纸改变命运,从此走上一条与父亲一样的从教路。

时光如白驹过隙,师范三年飞逝而过。毕业后,我被分配到离家50公里外的另一个乡镇工作,准备报到的前一天晚上,父亲看出我的心事,知道我对未来的教师职业有点担心,于是跟我谈了很多。他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长流水,当老师不仅要‘三字一话一画’基本功过硬,还要不断学习,常教常新,这样才能教出好学生!”

整整十年,我不敢懈怠,通过自考、函授,取得了大专、本科毕业,生怕一不小心,就在书山之路掉队。

我经常思考:促使一个教师进步的精神动力是什么?怎样做才能更有意义?从教以来,一间间教室上的天窗瓦,将这个本来浅显的问题给照亮了,教师就是帮孩子打开心灵的天窗,点亮心灯。

祖父曾说:“房子有天窗,儿孙有前途。”这句话至今仍然震耳发聩,父亲的言传身教也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从此,子承父业,当好教师是我的第一追求,其次就是利用业余时间写作,发表文章,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充实。不管寄出去的作品是石沉大海,还是受到编辑老师们的青睐得以发表,我都努力去写作,并且坚持笔耕不辍。

我一生的最高期望是:生如“天窗”,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成为让人满意的教师。

 
3上一篇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