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岜莱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行走麦里芝
融水怀宝镇盘荣村的几名妇女正在制作五色糯米饭迎接传统节日“四月八”
画卷
五月
故乡的槐花
马头峡追贤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3年6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头峡追贤

□ 廖红日(壮族)
 

从大西南蜿蜒而来玉带似的右江,流淌至状如马首的马头山下,突然拐了一个大弯,由此形成葫芦状半岛和陡立幽深的峡谷,这个峡谷名叫“马头峡”。

那时,天还是高远纯净的天,江还是碧波荡漾的江,气候也还是如此的温润宜人。

一艘由南宁逆流而上的船,缓缓驶入右江河道。两颧棱峭,须髯浓密的男人伫立船头,观赏着眼前旖旎的风光。右江两岸古树参天,苍竹青翠,挺拔的木棉花红似火。树上燕子呢喃,布谷鸟在不停吟唱。

船行至马头峡,只见两侧崖面时而怪石嶙峋,时而草木倒悬,时而壁立千仞,造物之奇叹为观止。突然,南边一处石崖上,一块巨石平展如镜,“镜”旁出现一个洞口。

站在船头的男人命令船只就近停泊,与随从擎着火把,攀爬入洞。进到洞内,无比广阔,可容万人。玲珑剔透、仪态万千的钟乳石,显得神秘而幽静。

“此乃修身悟性之绝佳境地。”他不由地发出一声赞叹。

这个人非寻常人,乃文治武功,戎马一生,心学思想的发扬者与集大成者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

阳明先生于洞中盘桓良久,返回船内,仍然意犹未尽,即刻挥毫泼墨,“阳明洞天”四个遒劲雄浑的正楷大字跃然纸上。片刻沉吟后又乘兴即书《征抚思田功绩文》,并令人镌刻于马头峡巨石上。

随后,阳明先生登临人口聚居的北岸村寨。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可以想象当时人们热情迎接阳明先生的情景——岸边,头包彩巾、上着蓝黑黎桶、下围花幔裙的女子,手捧瓷碗唱着迎客嘹歌给贵客敬酒。一群身穿对襟土布唐装的男子,手执木杆,围着木砻边敲边舞,声色浑厚铿锵。

上岸后,阳明先生行至马头山东侧山脚下,虔诚祭拜当地“阿公庙”——后来改称“大王庙”,据说就是当地人民为纪念阳明先生而改的。

夜幕降临,阳明先生手抓香甜柔软的五色糯米饭团,口嚼鲜美嫩滑的“没六鱼”(学名叫“岩鲮),露出心满意足的微笑。他一边品尝独特美食,一边慢条斯理地讲述其心学思想,听者全神贯注,频频颔首。

我一直在想,如果他不是病魔缠身,如果与马头峡相遇的时间不是太晚,马头峡“阳明洞天”一定会留下更多的故事和墨宝。这算不算是一种遗憾?不久之后的第二年,他就病逝于归乡途中。

近五百年来,无数过往马头峡的文人墨客无不停舟瞻仰先生墨宝,并写诗抒怀,表达对先贤的感念与哀思。“墨迹淋漓悬壁上,英风想像大江滨”“大贤树立多奇伟,一片摩崖万古传”,像这样的诗文,至今留下来的达百首。

马头峡还是幸运的,此处“阳明洞天”是阳明先生在广西留下的著名遗迹之一。

站在灯火阑珊的北岸,远眺南面半岛古色古香、日渐繁华的阳明古镇,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一股文明的力量涌在心头。于是,文化的自信与从容油然而生。

 
3上一篇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