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岜莱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故乡的清明
探秘海洋民族京族
最长相思四月天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3年4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故乡的清明

□ 韦东柳(壮族)
 

以前在老家,清明节前几天,整个村庄都异常忙碌,从早到晚弥漫着炊烟与香味。母亲是家里最辛苦忙碌的人,她早早起床,在香炉前摆献一碟点心糖果、一盘水果,上香,鞠躬,嘴上絮叨着祝祷词。上香之后,母亲就开始筹办各种事情,赶集、杀鸡、剪纸、拉磨,在院里出出进进,走路带风,恨不得有个分身。一切在日光的变化下保持着静态的肃穆,这是一种谁也说不清的仪式,一种即将面对一个未知的神秘之地的超前洗礼。

而我和村里的小孩肩负着全村采摘染饭花的重任,这是清明节的大事。染饭花就是密蒙花、红蓝草、番薯藤,这些植物能使糯米饭变成黄色、紫色和蓝色,加上糯米本身的白色和壮乡特有的黑色墨米,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五色糯米饭。

七八个孩子成群结队,有的兜里揣着冒热气的红薯,有的提上箩筐,有的两手空空,身后跟着两只大黄狗,而我扛着一把长柄镰刀,浩浩荡荡地爬上后山。路过四爷家火房,我会朝里边大喊一声,四爷,我们去摘密蒙了。四爷回应一声哎。在山坡上挖薯的三姨婆隔着很远距离喊:多采些,去年的黄花饭不够黄。大家挥手示意表示听到了。

密蒙花长在山坳里,春分刚过,密蒙花树就开始发枝,抽芽,开苞。空气中混合了水、树、山,还有花的味道。清明前后几天,密蒙花开得最为茂盛,刚进坳口,我们像是掉进了春天的漩涡里,一股蒸腾的香气扑面而来,什么也压不住花香。向前走,就看到了溪谷两岸那些高高低低的密蒙树。每一棵都顶着白色的大花冠,密密匝匝的如绿豆大小的雪白色小花簇拥在枝条上,每个茎节处都撑开一把小小的花伞,攒在一起,每一朵都带着自身的分量。走到密蒙树的跟前,就能听到花丛里萦绕蜜蜂的嗡嗡声,还有蝇虫的嘤嘤声。

我们围着密蒙树开始采摘,出发前大人嘱咐,采下一株,留下一株,来年才能再次开花。我一手抓紧树枝,一手拨弄枝茎。有的密蒙树很高,花长在枝干顶端,需要一个人拿长柄镰刀向下压(不能让刀刃刮到花瓣),另一个人采摘,还有一个人把所有花束归拢在一起。等采摘完,装满两个箩筐,头发上、衣服上沾满了密蒙花的香气。有个小伙伴说,春天真大,他把整个春天穿在身上。现在想来,那是多么生动诗意的一句话。

红蓝草亦称山高粱,是一种常年不需要更新繁殖还会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叶子的两面都有细柔的毛。惊蛰一过,红蓝草和沉睡了整个冬天的万物一样开始苏醒,根须上悄悄萌出了嫩芽,这儿一丛,那儿一簇,性急的,已经星星点点地露出嫩叶,初生的小圆叶也是嫩嫩地恰到好处的薄,遍布在稻田、山坡、山谷和荒地路旁,和其他深绿、浅绿的植物一样涌动着勃勃生机。采摘红蓝草没有什么特殊技巧,就像摘菜一样,蹲在绿茵茵的地上,一边掐着尖,一边装袋。每个人都想快速完成任务,这样就可以去摘野果了。这对孩子们来说,才是大事。

山谷草丛里挂有红色的野草莓和金黄色的沙棘果,要说最令人垂涎的,莫过于山茶树上长的“茶叶儿”与“茶宝”,茶叶儿是一种肉质的叶子,茶宝是肉质的球状物,茶叶和茶宝脱了皮就能吃,清脆微甜,有一股天然的清新。稍大的孩子从一棵树窜到另一棵树,摘到茶宝就坐在树上咔吧作响地吃起来,个头小的孩子眼巴巴看着,馋得直流口水,爬又爬不上去,只能催促树上的快扔下来。多年后,当我吃到超市里百来块钱一斤的水果时,却怎么也吃不出儿时那般的香甜与雀跃。

番薯藤和密蒙花、红蓝草不一样,它不似密蒙花要到很远的山坳里牵高枝折,也不似红蓝草那样随处野蛮生长,一般是农家菜园随手插下番薯根就可以种出来。小时候,红薯是必须要种的,不仅在清明节做染饭花,更是一种日常吃食。初春,其他青菜还没有冒芽,薯藤就已经长出嫩叶,有的青翠,有的紫绿相间。采摘洗净后泛着晶莹水光,用冷却后白色固体状的猪油素炒,炒至稍微断生即可,没有过多调料的附和,才能保存它原本的、至真的香味,而那香味从不浓郁,让人有一种富足的幻想,且极能满足小孩子旺盛的食欲,很长时间都不会饿。

番薯藤叶更是猪潲的主料,那时,家家户户都会养猪,养猪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家里旺不旺的标准。忙完农活,母亲会背着竹篓在院子里割红薯藤。割红薯藤是有特殊工具的,那是一个巴掌大的半圆式刀具,将一块铁片安在月亮形的木块中,木块后沿还穿了个小洞绑着绳子,割红薯藤时就把绳子套在手指上,用锋利的刀片口对着红薯藤切,很利落干脆地就割下。回家后,母亲将特大号的铁锅架在土灶上,水烧开后就放入切碎了的红薯叶,混入米糠或者米粉,煮烂后猪潲就成了。圈里的猪闻到熟悉的味道,就开始跳来跳去“呶呶”地叫,还会用猪背把猪圈的木栅栏擦来擦去。母亲将猪潲倒入大木头制成食槽里,几头猪就开始“啪啪”地抢食。母亲将它们喂饱后才开始准备我们的晚餐。

那时,生活在密不透风的群山,一座座山岭飘浮在天空下,我们也像云一样在田野里晃荡,淌水捞鱼,下地偷瓜,上树掏鸟蛋,烤红薯,挖野菜,捅马蜂窝,在泥土里滚爬,不懂世事,不知日月。日子过得贫穷却很简单,心里很充实。多年以后,往返于故乡与城市之间,只要看到各种绿色的野草,闻到带有草木颜色和气味的植物,它们就像一个开关,使我的内心有种抑制不住的温暖,这温暖源自那片土地,源自记忆深处永远无法抹掉的点点滴滴。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