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地处桂粤湘三省(区)交界,曾是古代中原岭南与岭北民间交往贸易和多民族迁徙交融的重要通道,如今是语言互用、文化共享、婚姻互通、家园共建,各民族和谐共生、团结共融的“世界长寿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近年来,贺州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融”的导向,积极推动“三项计划·桂在行动”落实落细,全力打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贺州新篇章。
以“融”的理念为抓手推动创建工作。理论武装促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为检验“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的标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全过程,纳入政治巡察、政绩考核,政治基础扎实。发展为要促融。围绕自治区赋予的“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定位,制定《关于高水平建成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决定》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为重要内容。212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全部脱贫出列,平桂瑶族聚居区“一步跨千年”沧桑巨变。槽碓村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广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文化铸魂促融。贺州居住着包括壮、汉、瑶、苗4个世居民族在内的42个民族,中原文化、岭南文化、湘楚文化和南越文化在这里交汇并长期共存融合,活态保存着29种语言,是多民族多族群和谐共生的典范。《瑶山夜雨》《咏梅》《同心房》等获全国、全区文艺奖项,瑶绣刺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民族特色工艺品,瑶族服饰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亮眼出场。“石榴花开 同心向党”专题特色党课推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各行业各领域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不断涌现,1名同志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依法治贺促融。探索成立民族团结法律服务工作站、“石榴籽工作室”,社区管理“一五一十”工作法助力社会稳定和谐。近年来,全市实现影响政治安全事件、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零发生”,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核心指标保持排名全区前列。省际共建促融。依托《肇庆·贺州市东西部协作工作方案》,桂粤湘三省(区)四市民族团结进步联创共建联席会议、人大三省(区)三市民族工作跨区域工作座谈会、政协跨省际区域联动促发展等平台,不断完善省际共建长效机制。
以“三项计划·桂在行动·贺州实践”为抓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联谊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通过基地、夏令营、书信手拉手和共享云课堂等方式,架起与广东、新疆、香港等地各族青少年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打造的姑婆山华千谷足球基地,为全国各省各族青少年提供足球赛事、训练等服务,年均接待运动员5000人次。以主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大湾区进驻102家规上龙头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近5000个,就近帮助各族群众就业。加强粤桂协作输出,全市122万农村劳动力中外出务工65万人,其中广西区外务工24万人。以文旅融合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有形有感有效做好贺州各族人民以及全国各地抵贺游客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康养需求,打造黄姚古镇长寿马拉松、姑婆山越野挑战赛等自主品牌赛事,2021年以来接待游客5994万人次,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游客量占区外游客总量的62.5%。
(贺州市民宗委/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