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交流
3上一版
 
桂林:“三个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质增效
北海:“四融”举措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本报地址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3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海:“四融”举措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各民族群众参加“候鸟归来宴”活动。
 

近年来,北海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四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市呈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局面。

建好“融”的机制。市委市政府坚决扛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体责任,始终把民族工作融入全市中心工作,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谋划。成立党政主要领导双组长制,高位推动民族团结工作,做到“四个纳入”(即纳入一把手工程同负责、纳入绩效考评同考核、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同部署、纳入乡村振兴同推进),以“10+1+2+3”创建模式(即“十示范”创建、“一把手工程”、“两纳入”办法、“三个一批”示范)常态化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搭建“融”的平台。通过“候鸟驿站”“红石榴工作室”“解忧超市”“旅居者联合会”“民族特色村寨”等五类300多个交融平台,推动各族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其中,红石榴工作室畅通了各族群众文艺交流的渠道,让各族文化在交流中不断繁荣;解忧超市切实解决了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他们在北海融得进、融得好;候鸟驿站让新北海人参与到社会治理的每个环节,实现了共治共享共居共乐;旅居者联合会为旅居者子女就学、经商创业、文化交流等方面提供服务,新老北海人在珠城心手相牵、相互交融。特别是旅居者联合会提出的“八融”理念,成为社会组织促进“三交”的新经验。

丰富“融”的内涵。通过党建融心、文化融魂、活动融情,不断丰富创建工作内涵。以党建融心,推行“党建+民族团结创建”模式,成立新疆(籍)人员北海市党支部、旅居者联合会党支部等载体,吸纳外来流动党员共计200多人,推动各族群众人心归聚。以文化融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重要指示,打造“民族团结+文化传承”品牌,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址公园、海丝首港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创作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的《碧海丝路》等一批演艺精品登上国际舞台,让中华文化深深扎根各族群众心灵深处。以活动融情,突出“石榴花开耀珠城”主题,开展“八个一”示范评比、“四个一”主题宣传、珠城互联共建、“同心文化载体”比赶超等系列活动,打造同心文化载体44个,每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300多场次,让各族群众在活动中不断升华中华民族情谊,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讲好“融”的故事。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大宣教格局,发出民族团结最强音,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北海故事。深入挖掘汉文化、海丝文化等历史文脉,推出“线上博物馆”,制作“从汉墓出土文物看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史”系列视频,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融合故事走出了博物馆、走进了百姓家。外来移民的少数民族行政村——东山村,坚持民族团结和发展相融相促,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东山再起”变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融合故事,在人们口中竞相传颂。侨港以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为重要窗口,引导归侨侨眷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以侨为桥,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海外统战工作、侨务工作有机融合,建设侨港文史馆,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向海外延伸,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国故事。

(北海市民族宗教侨务局提供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