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江南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总体要求,在福建园街道淡村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注重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发展经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事业结合,推动各民族群众和睦相处、互嵌发展,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淡村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自治区和谐村屯”“南宁市民族团结示范单位”“南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强化“三个引领”,团结各族群众同心同向。紧扣党建引领,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加强淡村党总支建设,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重要议事议程,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注重规划引领,立足淡村实际,挖掘淡村特色优势,在村委高标准打造民族文化展厅,推动淡村商贸城建成为广西第一商贸城,规划建设集吃、喝、玩、乐、住、购、游为一体的“江南水街”,提升民俗+商旅融合度,做大做强淡村品牌。强化组织引领,指导淡村村委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专题研究解决难点问题,逐步形成责任明确化、工作具体化、组长亲自抓、副组长具体抓、各成员齐心协力共同抓的工作格局。
提升“三大阵地”,赋能民族团结纵深拓展。做实民族文化宣传阵地,淡村村委建成了民族团结展示室、民族之家、民族团结活动室、民族书屋、谈心室、“同心”文化长廊等平台载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向群众展示广西各民族特色文化,惠及周边各族群众和流动人口群众2万人。做强民俗特色商业阵地,累计投入200万元,着力把“江南水街”打造成兼具影视娱乐基地、特色美食基地、花鸟鱼艺基地、书画发展基地和城市旅游基地职能的大型民俗文化商业中心。通过提升商业品味、商业氛围以和商业档次,在淡村商贸城构建江南区商业核心,吸引大批各族群众投资经商。做活民族团结活动阵地,以静态、动态等多种直观、互动的方式,展示壮族歌圩等民族文化精品项目,让各族群众通过精彩纷呈的文体活动感受民族民俗文化的艺术魅力,凝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力量。近年来,淡村共举办各类民族民俗活动32场次,吸引6万多名群众观看。
优化“三项服务”,构建互嵌融居社会环境。便民服务优质化,针对淡村人口密集、经商居住的流动人口多、办证需求大等特点,积极协调福建园派出所在村委设置一台自助办证一体机,有效解决了老人和上班族外出办证面临路途远、时间长等难题。安全守护规范化,建立江南区首个覆盖全村民小组的全天候视频监控网络,在公安部门的支持下,成立南宁市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村级警务室——王巧燕警务室,依托该警务室,深入开展人防、技防、物防“三防”工作,切实保障辖区平安稳定。民生保障常态化,发挥淡村菜市区位优势,完善市场硬件,提升服务软件,始终以各族群众的需求为目标,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纳各类商户,不断完善民生服务功能,每年服务各类商户约240户,让周边各族群众就近得到便捷的生活服务。
(韦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