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交流
3上一版
 
柳州市以“五个心”打造“石榴花开巾帼红”品牌
江南区“三个三”工作法推动淡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走深走实
田林县各民族群众手拉手跳同心舞
本报地址
田林县“四举措”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3年3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柳州市以“五个心”打造“石榴花开巾帼红”品牌

 

柳州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五个心”聚力促发展,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妇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爱党爱国筑“同心”。探索新形势下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新模式,打造“石榴花开巾帼红”品牌,工作经验在《中国妇运》2021年11期刊发。组建各级“桂姐姐”宣讲队,宣传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广大妇女增强“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近年来,开展“百千万巾帼大宣讲”活动1800余场,受众近8万人次。大力培树妇女先进典型,培树了以党的二十大代表、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宁为代表的各族各界自治区级以上先进个人24名,先进集体15个,让各族妇女学有榜样。

助力巾帼创业发展,同心筑梦提“信心”。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企业服务年”等活动,为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开展各类“妇字号”基地创建,培树自治区级基地4个、市级基地5个,激发各族妇女发展生产、带富致富的内生动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妇女教育基地,将党的民族政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地各类就业技能培训120余场,培训各族妇女7000余人。组织一村跨黔桂两省的融水苗族自治县乌英苗寨妇女到基地参加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和手工技能培训。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多渠道推动融水、三江的少数民族绣娘传统技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柳州“巧手脱贫”经验做法刊载于2020年第24期《求是》杂志。

深化家庭文明建设,向上向善护“真心”。注重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寓于家庭文明建设工作,各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在柳州市清廉家庭建设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等内容融入24个家风家训基地建设,构建民族团结宣教大格局。依托8个教育培训基地,开展宣传教育系列活动480场,惠及各族群众2.85万人次。打造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成立家庭教育公益服务指导站、家庭成长加油站,建立家庭教育名师团队,教育引导各民族家庭同心创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写入各类家庭文明建设先进评选条件,两年来全市评选培树全国“最美家庭”“五好家庭”5户,广西“最美家庭”11户、“廉洁家属”5名,柳州市“最美家庭”100户、“最美清廉家庭”10户、“廉洁家属”30名。

抓好维权关爱服务,团结互助暖“人心”。发挥妇联“联”的优势,提升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及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的工作合力。成立广西首家女职工劳动人事争议维权工作站,为各族女职工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心理关爱等服务2279人次。发挥覆盖全市城乡的“桂姐姐”维权服务队作用,常态化开展婚姻家庭关系调解,工作做法作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刊发在2021年第21期《政法动态》和2022年第6期《长安》杂志。推进巾帼健康行动、“两癌”救助和保险捐赠等公益项目,惠及各族妇女8960人、涉及金额434万元。创新实施“紫荆健康·因爱花红”公益项目,实现融水和三江两个民族自治县、五类妇女的妇科病预防教育全覆盖,确保辖区内各族群众享受同等权利,让各族妇女儿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四个与共”的关爱。

推进妇女干部培养,笃信笃行守“初心”。加强妇女干部队伍建设,让妇联组织成为各族妇女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娘家人”。以“执委联系点”建设为抓手,搭建执委与各民族群众面对面沟通平台,推动各级执委上讲堂、下基层、进万家,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讲员。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女性人才“四支队伍”和基层妇联“领头雁”培训内容,开展农村妇女“领头雁”培训24场,培训人数近2300人,其中,少数民族女干部、女能人占60%以上,让懂民族政策、善民族工作、有民族感情的妇女干部带动各族妇女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班雪梅 秦川华 杨 欣)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