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岜莱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山的情结
邕江,您好
用历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广西篇章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8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邕江,您好

□ 覃秋林(壮族)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留恋处,兰舟催发。”每次进入防务前,我会骑上小电驴,风驰电掣于邕江江畔,再走一轮南宁市内古建筑。粤东会馆、新会书院、王文公讲学处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触摸一江碧水,凝眸古建筑,一眼千年。

春天稀释了我的忧愁。水深山高。邕江,桃花开在河岸的山上,木棉花恣意绽放于街巷。

《三月桃花雨》,天籁的歌声与青秀山桃花岛一样诱人,但我不敢上山凑那人山人海热闹。路过东葛路竹溪立交桥,瞥见红彤彤的木棉花,鲜妍妍地从桥底下冒出来。架车跳上人行道,只见桥下大道中间隔离绿化带,一条木棉花道向远方延伸,构成银河系般的花海长廊。春天是风信子,勤劳的花仙子穿梭着跃上枝头。为了衬托花儿盛宴,木棉树悄然褪尽了叶子,枝杈布满了花朵。没了绿叶的陪衬,纯粹的璀璨,红彤彤赤诚似血,像极了视死如归的英雄火炬。木棉树枝杈向四周蔓延,形成一个个疏朗巨伞。巨伞被花儿镶嵌点缀着,各式各色车辆在花伞下奔驰,形成一幅美轮美奂的立体音画。

然此去一个月,良辰好景虚设。待换防出来,已是百花凋谢的夏季。

壮志路的粤东会馆、解放路新会书院、北宁路“王文公讲学处”石刻。粤东会馆、新会书院已经得到良好妥善的保护,我担心的是裸露于风雨中的“王文公讲学处”石刻。

因为疫情,粤东会馆和新会书院房门紧闭。古建筑门口两条长门槛石条,粗粝如岁月,深邃似时光。踩踏在光滑的旧石条上,恍如隔世。

1921年,孙中山先生亲临南宁巡礼,在粤东会馆作过演讲。这样的历史典故,让我愕然。我想起几天前在邕江河畔龙岗区灵龟山,建设南宁塔用的白色粗长钢管已堆满路旁。江边环卫工人告诉我,大批建塔工已进驻。而邕江下游横州市的“平陆大运河”,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我想,这正是100 年前,孙中山先生从邕江洋关码头上岸时,其《建国方略》所展望的。新会书院像一位古典美人,气质合适改造成邕剧剧场。舞台上鲜亮夸张的扮相服饰,铿铿锵锵、咿咿呀呀的弹唱,在酷烈的征战幕中,演绎着千古不变的爱情故事。古典美人沉睡百年,能叫醒她的是这方水土古老的传统文化。土生土长的曲调,是这儿的水街白话音调,执拗传承。

穿梭于喧嚣闹市,闪入斑驳老街巷,触摸一尊古浮雕凝眸一枚旧石刻。历史和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今年清明节和农历三月三放了五天假,邕江边帐篷露营在网络上迅速成为热点。邕江江水澄碧如练,宜居城市花团锦簇。我在自治区图书馆查阅地方志时发现有此记录,清道光十一年,越南使团来中国,副使潘辉注有《驻南宁》:“碧水苍天路几回,邕江春霁片帆来。烟花万户新光景,旌节重关旧镇台。客艇荫浓川外柳,宾筵香送岭头梅。南宁且作南京趣,歌管声声旅思催。”南京毕竟是六朝古都,“南宁且作南京趣”,能同“趣”,亦不简单。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共影印元明清三代五十三位越南使节的七十九部作品。这些使节都途经南宁(古称邕州),留下大量描写邕江和南宁的诗篇,其中多为南宁及国内古籍未见记载,具有珍贵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然而我最喜爱清代壮族诗人黄体元的《邕江杂咏》:“货船江面排鳞似,万杆桅樯数不清。”“大船尾接小船头,北调南腔语不休。”“船头刚卖鱼生粥,船尾猪蹄粉又来。”也许,这与我喜欢家乡的鱼生粥和猪蹄粉有关。一条江水,水和文化一同流淌,从古至今,亦如河沙一般沉淀下文化。古建筑可能会遭到毁坏,但古诗词不会,原汁原味地留传了下来。

邕江,带来两岸人间烟火。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