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岜莱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最后的蓝靛魂
又见千年古榕
高铁
将军山的早晨
夏日随想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7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又见千年古榕

□ 蒋忠民
 

万物皆有灵性,我面前的这几株古榕亦是。

它们庞大的躯干虬结着舒展开来,在过往的人们头上撑开几把大伞,遮挡住盛夏炎炎烈日,也遮挡住春天突然瓢泼而至的暴雨和秋风横扫落叶之时扬起的尘沙。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些粗大虬结的枝干,好些最初就是垂挂在柔软枝条上的气根,随着风雨洗礼和年岁增长,气根缓慢而倔强地长大,最后虬结乃至深深地扎进身下的泥土,形成各种造型别致的景观。这里的几株古榕最人性化且艺术化的,便是形成了几道虬结的拱门,人们无论是走过路过,或是三五闲坐树下,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舒适感。

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从小就围着这几株古榕嬉戏,长大了从榕树下走出古街走向外面的世界,及至年长再回到古榕树下,安享天年。古榕的顽强,古榕旺盛的生命力,古榕的宽厚等等优秀品质,渐渐化为人们的血脉基因,代代传承。于是,他们以崇敬的心情,给这些古榕取了名字:春秀、平秀、财秀、子秀、连秀、菜秀、运秀、红秀、福秀、香秀……将他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寄托,寓意在古榕身上,分别称之为:永福古榕、迎宾古榕、凉伞古榕、月老古榕、连心古榕、长寿古榕、生财古榕、旺丁古榕、太平古榕、称心古榕……

古榕的一头就是榕津古街,榕津古街的青石板路一直穿过几道古榕虬结形成的如巨人臂膀一样的拱门,延伸到津河与沙河,延伸到远方。

远方有多远?走进榕津古街,在粤东会馆看看妈祖像前的袅绕香烟,回望每年妈祖诞辰纪念日的盛会,就可想见。粤东会馆进门就供奉着妈祖像,就是天后宫。据相关资料,被榕津人尊称为“太婆”的妈祖,为福建莆田县湄洲岛人,一生善良,扶危济困。28岁那年因救助遇难船只时捐躯。自宋高祖绍兴26年起至清代,共有14个皇帝先后对她敕封了36次,清康熙23年敕封为“天后”,列入国家祀典,进行春秋祭祀。历史的记载和民间传说,让妈祖文化成为中国海洋文化中最重要的民间信仰崇拜,一直影响至今。现在,全世界有妈祖(天后)庙近5000座,信奉者近2亿人。

榕津古街粤东会馆前的那副对联“湄洲灵昭千古迹 津江崇祀万年春”,以通俗的词语表达了这里的人们对于远方有多远的理解,表达了这里的人们对“太婆”的淳朴的敬仰之情。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二,这里的人们都要举行盛大的“太婆出游”仪式,将妈祖神像“请出”,抬上古街巡游,接受众人拜祭,祈求福佑安康。这一天,用万人空巷来形容榕津古街似乎还不够,家家户户做年糕,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参加拜祭“太婆”,杀鸡宰鸭,日夜唱大戏,简直比过春节还热闹。

每年“太婆出游”的日子唱大戏,桂剧成了首选。于是,小小一条古街,拥有三座戏台。如今,保存完好的是位于街口魁星楼旁古榕树下的那座。粤东会馆前的古戏台曾经是戏楼,坍塌多年。我们再度走进榕津古街的那个下午,居委会主任正带领一帮人在整修戏楼。他告诉我们,目前正在设法筹资重修,让这座最大的古戏台重现古街,让四方来客和本地居民,更好地在妈祖庙前看大戏。

初夏的下午,在榕津古街,我们不仅见到了千年古榕,见到了粤东会馆里的妈祖神像,也见到了被当地人引以为傲的“桂剧第一锣”。这面见证了古街沧桑与繁华的铜锣,保存了人们最美好的记忆。锣不大,很厚重,有依稀铜锈,凭此可想见年头确实有些久。一位曾经在津江桂剧团唱过旦角的老人,为我们敲响了这面铜锣,锣音虽然不响亮不清脆,但其浑厚,其苍凉,在榕津古街在天后宫前久久回响。

走出古街,穿过魁星楼门洞,门洞里两侧被过往行人坐得溜光甚至有点发黑的青石条,默默看着我们,魁星楼旁的古戏台默默看着我们,那些如巨大华盖虬枝如拱的古榕默默看着我们。多年前,还在读大学的我曾经来此匆匆一游,那时年少不更社会事,不知古街不知妈祖,只把巨榕印象刻在心头。如今再来,已是年近古稀,鬓发花白。虽然看到资料,虽然听古街居民偶谈,对这里多少有些了解,但其实依然知之甚少,因为于此情此景于此街此树,我们始终是匆匆过客而已。

站在那株最大的古榕下,仰望那些密密遮风挡雨的枝叶,抚摸着历经沧桑千万条气根虬结而成的树身,不禁肃然起敬。我渐渐靠近再靠近,将耳朵贴紧树身。于是,我仿佛听到了血脉流动的声音,听到了这株古榕正在轻声讲述他耳闻目睹的许许多多故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