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岜莱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诗藏蓝天白云山水间
故乡行
杨兰济的脸面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2年7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诗藏蓝天白云山水间
——写在广西民族报创刊65周年、复刊40周年之际
□ 苏长仙(壮族)
桂林山水 资料图
 

广西自古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除了山还藏着水的灵气,而诗歌就藏在这蓝天白云山水间。正如贺敬之《桂林山水歌》云:“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把桂林山水写得多鲜活啊,简值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再到桂林周边看看,三江鼓楼风雨桥美,融水千年奇石圆润,龙胜梯田神奇秀美,都柳河上留下多少少年狂的影像,落下多少奋斗的足迹。这是诗歌的富矿区,多少诗人从这里诞生。你看桂西北山歌有云:“这里的石头会讲古,/这里的河水能唱歌。/这里的彩云会画画,/这里的山风情也多。”记得那年在东兰,我在21师师部旧址收集到这样一首民歌:“穷人闹革命,/贝侬喂,杀土豪劣绅。/人民要解放,/同志喂,雄心要坚强。”贝侬和同志这两个词语,在那时就有了,当时是韦拔群记录下来的,后来韦国清在北京还拿到三月三节日活动上朗读。

八桂大地产生的一首首诗,都得到山水的滋养,所以显得温润而亲切。而记载或刊发这些山歌的刊物时下并不多见,《广西民族报》和《三月三》勇担起这个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光荣使命。其中《广西民族报》的“岜莱副刊”,就很有特色。

一直以来,《广西民族报》秉持开门办报理念,尊重读者意见,敢于集思广益,善谋报业创新发展。我曾提出几条建议:给副刊换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名字,比如“岜莱”;定期推出专题版面;增加民族作家作品,等等。这些意见基本都得到报社领导的采纳,经过编辑同志精心组织,“岜莱副刊”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其中有多篇作品被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作家网等全国各大网站转发,也有不少作品获得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报纸奖,“岜莱诗会”抗疫诗歌专题得到中宣部通报表扬,“岜莱诗会”荣获广西文艺花山奖,在文坛诗界引起广泛关注。我以为“岜莱副刊”之所以取得这些好成绩,得益于报社有较高的政治站位和开阔的办报视野,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心在人民,身在人民,情也在人民。报社还时常组织作家作者到基层采风,举办研讨会,成立创作基地,举行诗歌朗诵会等,还积极发动青少年写诗作文,培养和推介了一大批广西多民族作家作者。

“岜莱副刊”走出的“岜莱诗会”茁壮成长,形成了强大的声势,被多位评论家誉为“岜莱诗会”现象。得益于这一现象的影响和感召,八桂各地形成了很好的文学氛围。比如都安的韦云海,组织学生成立文学社,从小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河池的老鸟传媒等经常举办文艺沙龙,并把节目通过自己的平台播出,形成了氛围。柳州的韦俊海很活跃,带出一帮文学爱好者。玉林的漆诗社,活动不断,人才层出不穷,等等。他们深受“岜莱”文风文气影响,关注“岜莱副刊”,积极投稿支持。包括南宁、百色、崇左、贺州、来宾等地众多作者,都成了“岜莱”的座上客。在广西民族报的努力下,涌现出了一批“岜莱”儿女,使得我们的民族文学事业后继有人。

面向未来,要继续深入群众、发动群众,团结带领更多作者创作出更多的作品。现在报社领导带头写稿,重大节日节点都系统推出系列专题专版,包括“岜莱诗会”、岜莱评谭、民族作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西故事专版等等,把握方向,引领导向,带动广大作家作者积极创作。

要继续加强合作。对主流媒体如《当代广西》《广西日报》等,以及人民网、新华社、作家网等网站和区外报刊编辑,都要广交多交朋友,争取合作和支持,扩大影响力。对出版社等,要合作共建,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实践联合体,一起推出系列图书,实现共赢发展。

要常举办活动以形成声势。可经常举办各类评比活动,评比知高低,促进交流和提升。评选“岜莱诗会”年度诗人、报社年度最佳通讯员、年度优秀通讯员,签约壮文、汉文作家和通讯员,组织签约作家、签约通讯员走读广西等等,都是很好的形式,需要继续发扬光大,形成持续塑造报刊品牌的常态化机制。

值此广西民族报创刊65周年、复刊40周年之际,自当继往开来,踔厉奋发,面向未来,赢得更大发展,才能不负韶华,不负这片充满诗意的八桂蓝天白云山水。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