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ep geizgonq/接上期)
(五)借汉现象严重
1.全民健身 健康北海
原文翻译:Cenzminz Lienhndang Ndang- cangq Bwzhaij。原文“全民”,壮文翻译为cenzminz,是借汉的翻译方式,“全民”指“全体人民”,可以用民族词翻译成bouxboux,更有壮语的韵味。
2.我为群众办实事
原文翻译:Gou Vih Ginzcung Banh Saedsaeh.“群众”壮语是vunzlai,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借用,译为Gou Vih Vunzlai Banh Saedsaeh,才是地道的壮语表达方式。
3.“多彩民族 缤纷暑假”主题图片展
原文翻译:LANGHBAIJ MBAWDOZ CAWJDAEZ “MINZCUZ DOHCAIJ SUJGYAJ GYAEUNDEI” 原文的“多彩”直接用借汉的方式翻译成DOHCAIJ,“多彩”指“丰富,多样”的意思,可以用民族词laiyiengh,更贴近壮族的语言表达实际。
翻译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简单地转换,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审美、心灵和情感的再创造。翻译时,有时需要抛开原作,追求译文优美,而不是一一对照原文机械翻译。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两者的文化因素,缩小差异性,实现翻译“形似”和“神似”的统一,生动展现原文语言的文采,做到传神翻译。
上述问题是宣传标语汉壮翻译中常见的不足,除此以外,还有标点符号使用、书写规则、排版格式等问题也要引起翻译者的注意。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翻译工作,这就要求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和方法,才能避免翻译出现各不相同,词不达意的情况。
二、宣传标语汉壮翻译应遵循的原则
宣传标语的汉壮翻译虽然有很多主观性,它与译者的理解能力、翻译功底、实践经验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在总结前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总结归纳翻译原则,使宣传标语的壮文翻译更规范,更简洁明了,应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一)准确表达原文的原则
忠实于原文,准确表达原文意思,是翻译的基本原则之一。译文要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能随意增减。如“策马奔腾”有译者译为yaengx bien fad max,这是常见的漏译现象,只译了“策马”,没有体现“奔腾”的含义,译为fad max bongh bae,更符合原意。 如“流连忘返”有译者译为maez youq gizneix,只是表达了“流连”,没有“忘返”的意思,而译成loeglienh lumz dauq,更好的体现了原义。又如“一次性手套”翻译成madfwngz yungh baez ndeu,其中的“baez ndeu”不能准确地翻译出“只有一次,不重复的”,译为baez dog,更准确恰当地表达“一次性”的特点。
要准确理解原文,必须斟字酌句,在理解中,全面考虑用词用语,理解的程度要深入到语义的最小单位,仔细推敲每一处字词的字面意义及其引伸义。但,我们要注意到,理解的过程不仅涉及词汇和句式 ,还应对标语制作的背景、具备的功能、适用对象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考虑。准确理解原文的意义,是确保译文在内容甚至风格上做到准确无误的前提条件。
(二)遵循壮语的语法特点
翻译工作者文化程度较高,受汉语影响较深,在汉壮翻译中一不留意,就会出现明显的汉语语法痕迹。翻译中,遵循壮语语法特点,符合壮语语序,更容易让群众理解和接受。如“创建文明开放城市”,原文译成cauhlaeb vwnzmingz hailangh aensingz,是不符合壮语语法的。该句的“文明开放城市”为定中短语,“城市”为中心语,壮文翻译,要按照壮语语序,中心语在前,修饰语在后,译为cauhlaeb aensingz vwnzmingz hailangh,才符合壮语语法语序。比如,“红色基因”译为saekhoengz gihyinh,并不地道,译为gihyinh saekhoengz,才能体现壮语语法特点。
通顺是衡量翻译质量的标准之一,壮译达到通顺的要求,就要符合壮语的语法、句法和表达习惯。掌握汉壮两种语言的语法体系,理清结构层次至关重要。汉壮翻译常出现的语法错误是复杂从句。翻译时要准确划分成分,对句子精确拆分,找准句子的主干,把握修饰语和中心语应摆的位置,才能做到翻译准确。
(三)遵循简练、精准的原则
宣传标语的基本特点是语言简洁、句式整齐,在汉壮翻译中,尽量做到音节对应,才便于排版。如“兴边富民”译为hwng henz- guek fouq lwgminz,翻译没有错,但不够精练,改为hwng bien fouq minz,群众一目了然。比如“久久为功”译为mbouj dingz mbouj duenh guh roengzbae cix baenz,虽然翻译没有错误,但音节过多,显得非常啰嗦,句式冗长,译为naih guh cix baenz或者nanz nanz baenz goeng,对应工整且句式简洁精炼。
标语翻译,避免冗长,应将长句拆分为短句,给人有间歇的感觉,减少阅读产生疲劳。另一方面,要尽量简化句子,用一些简单的词,代替复杂的短语,在不改变原文含义的情况下,精减可以省略的词,去掉句中的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两种方法结合,将冗长、拗口的句子,改成简短、易懂的句子。
(四)遵循从众从俗原则
宣传标语中不可避免出现新词术语,而新词术语的翻译,要让壮族群众能看得懂,能理解,翻译就要遵循从众、从俗的原则。如“板鞋跑起来,陀螺转起来”翻译成haizgieg buet hwnjdaeuj, lwggyangq baenq hwnjdaeuj,读起来比较拗口,而且缺乏壮语的韵味,译为haizgieg buethuhu, lwggyangq baenqloekloek,壮语韵味浓,表达生动形象,壮族群众一读便懂。再比如“民族团结你我共创”译为minzcuz doxgiet mwngz gou caezcauh。这样的按照字面意思对译方式,显得很生硬,译为minzcuz doxgiet gyoengqraeuz caez guh,显得亲切自然,更有感染力和号召力。
壮汉两种语言,在语言表现形式和文化底蕴上存在诸多差异,有时汉语中某些灵活的修辞手法和表现形式,很难在壮语里找到对应的表达方式,这就需要翻译工作者长期积累,去深挖。按照原文进行要依靠壮族群众,要走进壮族地区,向壮族群众学习,用老百姓常用的话语生动形象地译出原文。
(五)尽量使用民族词的原则
汉壮翻译中,如果壮语中有对应的民族词,应尽量使用民族词,体现民族元素。如果采用音译的办法,没有对应的民族词。如“大会胜利召开”译成daihhoih swngli ciuhai,读起来拗口,而且失去了翻译的意义。译为daihhoih hai ndaej baenz,尽可能的使用了民族词,也达到壮文翻译的目的和效果。比如“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译为ranz dwg aeu daeuj youq mbouj dwg aeu daeuj cauj,将“炒”音译为cauj,对于不懂汉语的壮族群众,很难理解接受,翻译应尽量意译,尽可能用壮族群众能够理解的词素,意译为cienjgai canh ngaenz,通俗易懂。
汉壮翻译,避免用汉语的表达方式,而要尽量用地道的壮语进行表达。有些汉语词汇没有什么特殊涵义,而与之相应的壮语词语却有着特殊的涵义。有时汉语的意思表达不充分,部分信息被省略或隐藏,壮译时要用地道的壮语尽量完整再现原义。
此外,宣传标语汉壮翻译应避免出现,同一条标语,在同不阶段,出现前后不一的现象。比如在翻译中,任意增减量词 “aen” “gij”,显得过于随意。宣传标语的壮译,一经审定,如果不是翻译错漏需要修正,建议固定下来,体现翻译的严肃性,从而达到规范、统一的效果。除了掌握翻译的原则,翻译的基本步骤也要弄清楚,否则,碰到复杂句子时,就会无从下手。
三、宣传标语壮文翻译的步骤
要做好宣传标语翻译,要整体把握,避免断章取义、错误理解、漏译等情况的发生。要准确地翻译,建议从以下几个步骤着手。
(一)整体把握原文的含义。宣传标语的句式,一般是句子、短语、成语,有的是来自民间的说法,有的出自文件或者是领导人的讲话等。翻译时,在不确定原文意思的情况下,需要了解背景,查阅资料,查询词典,不能凭借经验,望文生义。
(二)理清语法结构。汉壮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式不尽相同,在具体汉壮翻译时,需要分清结构,划分层次,有时往往需要转换句子成分才能达到逻辑正确,通顺流畅,以适应于壮语的表达习惯。
(三)逐个解决字、词的翻译。理解了整条标语的含义,弄清楚语法结构之后,就要逐字、词进行翻译,字、词的翻译,难点是新词术语和成语翻译,需要掌握一定的壮语词汇量。
四、宣传标语翻译需注意的事项
宣传标语是在宣传时,用通俗的话语诠释重要的观念,传递某方面的信息,从而达到宣传目的。作为汉壮翻译业务人员,在翻译中要注重壮文内容的准确性,同时也不能忽视了汉文内容的准确、合法合规,两者同时兼顾,才能使标语口号起到积极的宣传效果。要做好宣传标语翻译工作,需注意以下几方面的事项。
(一)对汉文内容严格把关。宣传标语的内容要符合法律法规,符合党的方针政策,体现民族团结进步,传递正能量。翻译业务人员不能接到翻译稿就不假思索的翻译,要以严谨、严肃、负责任的态度,把好政治关,确保内容积极健康。
(二)杜绝出现歧义现象。标语口号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反映了制作者明确的思想、清晰的思路、周密的思考,表达严密。汉语句法结构的复杂性,汉字的多义性和的多音性,稍不留意,就会出现歧义现象。翻译业务人员在进行翻译之前,要对汉文原稿反复审读,确保汉文内容经得起推敲。
(三)掌握宣传标语的特点。宣传标语的特点是语言简洁,通俗易通,显明易记,讲究韵律。翻译业务人员需要主动学习交流,加强业务培训,勤恳钻研,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翻译能力和业务水平,才能在翻译中做到语言简洁精练,表情达意准确。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壮汉词汇[Z].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8.
[3]壮文使用规范手册[Z].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8.
[4]杨兰桂. 关于新词术语汉壮翻译原则和方法的思考[J].民族翻译,2013(4).
[5]韦景云,覃晓航. 壮语通论[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6]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王江苗,女,壮族,广西民族语文研究中心副译审。主要研究方向:民族语言文化、汉壮翻译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