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铜鼓文化扎根壮乡小学校园,关键在于学校的重视、教师的努力和学生的喜爱。铜鼓文化的发展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与壮族山歌文化、竹竿舞文化、陀螺文化等相结合。
【关键词】 铜鼓文化;扎根;校园
一、铜鼓文化能否进入壮乡小学校园的原因思考
(一)铜鼓文化未能进入壮乡小学校园的原因
铜鼓文化进不了壮乡小学校园或难以扎根壮乡小学校园的原因很多,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 反对者认为铜鼓文化进校园与提高文化素养无关
一些人认为“壮乡的小学生只要学好语、数、英、音、体、美,就不用发愁具备或提高文化素养了”。这是反对者反对铜鼓文化进壮乡小学校园的理由,也是一些壮乡小学生家长反对孩子学习铜鼓文化的首要原因。
2. 反对者认为铜鼓文化进校园与日常测评无关
一些人认为“学习铜鼓文化作用不大,所以学与不学无关紧要。因为铜鼓文化与学生的考试无关,不必让孩子费时、费力、费心去学习”。 这是反对者反对铜鼓文化进壮乡小学校园的另一个理由,也是家长反对孩子学习铜鼓文化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只要与孩子无关紧要的事情,就反对孩子去参与。这一认识入情入理,无可厚非。但是从长远看,让孩子学习铜鼓文化并非无关紧要;学与不学铜鼓文化,其实事关孩子们的前程。
(二)铜鼓文化应进入壮乡小学校园的原因
铜鼓文化是壮族先民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合本民族生存、发展、兴旺、繁荣的意识信仰和文化精髓,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铜鼓象征着神圣、权威、英雄、喜庆、吉祥,铜鼓文化所体现的是团结互助、英勇无畏、顽强拼搏、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精神。
1. 铜鼓文化的内涵和精髓能振奋精神
如今的壮族小学生,生活在祖国的大家庭中,生活像阳光一样灿烂。在学校里,在老师的引导下快乐的学习知识,学习文化,这无疑是令人庆幸的。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壮族的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却让孩子们感到非常陌生;孩子们对包括铜鼓文化在内的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缺乏了解,自然如从谈起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然而,实践证明,让孩子们学习、领悟壮族的铜鼓文化的精髓,有利于孩子们继承和弘扬民族团结互助、英勇无畏、顽强拼搏、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因此,在铜鼓文化进校园之前,教师要千方百计向孩子们全面诠释铜鼓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在历史上刀耕火种的蛮荒年代,壮族先民的生活异常艰苦,生存无比艰难,不但受到恶劣自然环境的制约,还时常提防自然灾害和洪水猛兽的威胁;天灾兽害,让壮族先民的生活步履维艰。当遇上大旱之年,壮族先民要祭拜上苍,祈求神灵庇护。祭天场合,离不开铜鼓。铜鼓一摆,铜鼓一敲,不论男女老幼,倾巢出动,人们聚在一起,向苍天顶礼膜拜,或祈祷,或许愿;当猛兽惊扰伤人时,人们就会敲打铜鼓,铜鼓振响,所有人就会持刀握矛,震慑猛兽,驱赶猛兽……铜鼓一敲,感动上苍,铜鼓一响,猛兽遁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壮族先民一直把铜鼓当做祭拜上苍、祈求神佑、驱赶猛兽的神器。铜鼓也逐步显示出其神圣、权威、团结、无敌的神秘力量。可以想见,当寨佬率众勇士打豺狼、驱虎豹凯旋归来,铜鼓一敲,鼓声一响,壮族先民们无不欢呼雀跃;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逢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年,把鼓振敲,鼓声飘荡之时,壮族先民便会燃起篝火,手舞足蹈,欢乐喜庆通宵达旦。勇士们凯旋的胜利场面、先民们劳作丰收的欢快场面随着铜鼓雄浑凝重的声音在历史的时空中轮回,为铜鼓赋予了英勇无畏、顽强拼搏、一往直前、坚忍不拔的文化内涵。铜鼓所承载的神圣、权威、英雄、喜庆、吉祥的象征意义和充满正能量的文化内涵一直鼓励着壮族人民在神州大地上繁衍生息。
如今,如果让铜鼓文化在壮乡小学生们幼小的心田里扎根,铜鼓文化定会为他们将来的探索人生价值、寻求富民强国的道路保驾护航。
2. 学习铜鼓文化可凝心铸魂、继往开来
壮族的铜鼓文化与我国其他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交相辉映。铜鼓文化是壮族发展壮大不可或缺的理想信仰和精神动力。如今的壮乡小学生,在党的阳光雨露照耀和滋润下幸福生活。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不畏强暴,勇往直前,前赴后继,奋勇抗争而换来的。铜鼓精神在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一直激励着壮族人民视死如归、奋勇杀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当今世界,风云突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居心不测,千方百计遏制中华民族的发展,亡我之心不死。今天的壮乡小学生将是明天手握钢枪、保家卫国的勇士,让具有团结协作、英勇无畏、顽强拼搏、勇往直前、坚忍不拔文化内涵的铜鼓文熏陶他们,有利于锤炼孩子们的意志,铸就他们的灵魂,确保他们将来能在风云变幻的大世界中像一棵棵参天大树那样健硕成长。所以,让铜鼓文化扎根壮乡小学校园,意义重大。
二、铜鼓文化扎根壮乡小学校园的策略
壮族铜鼓文化扎根壮乡小学校园,关键在于学校的重视、教师的努力和学生的喜爱。
(一)学校的重视
学校方要确保铜鼓文化进得来校园又留得住,因此应该切实努力做好思想上的认同、资金上的支持、时间上的投入等。
1. 思想上的认同
在铜鼓文化扎根壮乡小学校园方面,首要的是壮乡小学校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普通老师,对铜鼓文化扎根壮乡小学校园意义的认识要高度一致。学校要努力创设“人人欢迎铜鼓文化进校园,人人重视铜鼓文化进校园,人人为铜鼓文化进校园出谋献计”的良好氛围,为铜鼓文化进校园打好思想基础。
2. 资金上的支持
壮乡小学校在经费开支中统筹兼顾,有计划地划拨专项资金购买铜鼓;既要确保铜鼓的数量,又要确保铜鼓的质量——既美观大方、形声并茂,又安全可靠。此外还应聘请铜鼓艺人到校向师生传授技艺。学校要以诚恳的态度和极大的热情去聘请品德高尚、支持学校工作、技艺高超的铜鼓手,给予他们酬劳,千方百计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时间上的投入
铜鼓进校园之后,学校要统一安排时间,按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时间段,让学生在铜鼓艺人或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可结合学校、乡镇及其他各级单位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开展铜鼓技艺演奏活动,以此检验铜鼓学习的阶段性成果。可安排适当的时间举行班级铜鼓技艺赛,奖励优胜班级。
(二)教师的努力
教师的努力应集中体现在对铜鼓文化的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成果之上。
1. 工作态度
壮乡小学校的每位教师都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传承铜鼓文化的工作中,人人都要把爱铜鼓文化、敲铜鼓、了解铜鼓作为光荣之事,自觉地把传承铜鼓文化作为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抓不懈。
2. 工作积极性
让铜鼓文化扎根壮乡小学校园,壮乡小学校的教师既是配角,也是主角。教师要从勤动手、勤思考、勤总结、勤反思等方面去引导学生,千方百计去调动他们学习铜鼓文化的积极性。课余、课外活动时间,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去学习铜鼓,按照铜鼓手所传授的方法去敲打、琢磨。要从演奏的规律、要领、技巧等多方面去反思。积极进取、不耻下问、善于总结。如果教师自身对铜鼓演奏技巧、演绎规律存在疑惑,却耻于请教他人、耻于请教铜鼓手,那么自身的疑惑终不得解,技艺终不会提高。教师自身的每一次练习,每一次敲打,每一场表演,总会有每一次的亮点,也总会有每一次的不足和教训。看到每一次的不足,要及时反思、弥补不足。要始终怀着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投入到铜鼓文化的学习、教学实践中。
3. 工作成果
壮乡小学校的教师经过认真地学习、虚心地请教、刻苦地训练、及时地总结反思后,演绎铜鼓的基本功和技巧就会逐步提高。每一学习阶段都会有每一学习阶段的小成果。学校要努力创建展示教师学习铜鼓文化成果的平台,搭建展示教师学习铜鼓文化成果平台,既有利于教师展示自身学习铜鼓文化的风采,更有利于激发孩子们学习铜鼓的兴趣和活力。学校搭建了展示平台,教师在虚心学习铜鼓文化的同时,要热情主动地、充满自信的在平台上展示自己学习铜鼓文化的风采和成果。教师展示自身学习铜鼓文化风采的场面越多,气氛越浓厚,越有利于铜鼓文化扎根于孩子的心田。
(三)学生的喜爱。
让壮乡小学校学生喜爱铜鼓是铜鼓文化扎根壮乡小学校园的最关键因素,也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如果学校能够创建让学生随时都能聆听铜鼓、敲打铜鼓、演奏铜鼓的学习平台,能够有计划地开展班级、年级铜鼓演奏赛,能够精心组建学校铜鼓演奏队并到校外去交流技艺,能够定时邀请专业铜鼓演奏队到校进行铜鼓表演等一系列铜鼓文化实践活动,那么学生不喜爱铜鼓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1. 精心组建学校铜鼓演奏队
学校要格外留心每一次的班级、年级铜鼓演奏比赛中涌现出的优胜者,要通过精心筛选和全面考核。把其中德才兼备、技艺超群的学生纳入学校铜鼓演奏队。学校要给每个队员颁发经过精心设计的、精致的“学校铜鼓演奏队”队员牌。学校要指派专门老师为铜鼓演奏队队员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定期请校外铜鼓高手进校对铜鼓演奏队的技艺进行测试并针对学校铜鼓演奏队员的技艺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整改措施。
2. 举行铜鼓演奏赛
重视铜鼓演奏赛,把铜鼓演奏赛与班级、年级的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气排球比赛等体育赛事同等看待,精心谋划、具体指导、重金奖励。学校成立铜鼓赛事指挥部,校长任总指挥,副校长狠抓具体工作,各班主任主抓班级日常铜鼓活动的指导工作,年级组长对班主任的铜鼓指导工作进行监督。学校要筹集铜鼓文化实践活动专项资金。在校园里举行的每一次铜鼓演奏赛,学校都要把演奏过程刻录成光盘,让登台演奏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欣赏到自己的风采,也给其他同学树立榜样。每一次的铜鼓演奏赛,学校都要从精神、物质两个层面去奖赏,以此激发和调动孩子们热爱铜鼓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
3. 邀请专业铜鼓演奏队到校传经送宝
邀请专业铜鼓演奏队到校传经送宝有几个好处。一是用专业铜鼓队演奏时的宏大场面、精湛技艺及喜庆氛围去震撼学生的心田,激发他们对铜鼓文化的敬畏之情,二是通过专业铜鼓队演奏的每一篇乐章、每一段乐曲、每一支旋律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荡涤孩子们的灵魂,激发孩子们对铜鼓文化的喜爱。邀请专业铜鼓演奏队到校传经送宝的时间,可结合民族传统节庆来安排,如春节、壮族三月三、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专业铜鼓队演奏的主题和旋律要高度吻合每个传统节日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
三、铜鼓文化在壮乡小学校园里如何创新发展
铜鼓文化与其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样,需要创新发展。只有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铜鼓文化在壮乡小学校园的创新发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铜鼓文化的熏陶应从低年级抓起;其次是铜鼓文化的主题应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再次是铜鼓文化应与壮族的其他优秀传统文化——如壮族的山歌文化、竹竿舞文化、陀螺文化等相结合。
1. 从低年级抓起
相对于中高年级学生,低年级的孩子好奇心更强、情感更纯稚、模仿欲望更急切。让他们接触铜鼓,敲打铜鼓,观看铜鼓演奏,体会铜鼓旋律,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一般都会调动起来。所以,铜鼓文化的传承从低年级抓起,效果会更加显著,也有利于为中高年级的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低年级孩子学习铜鼓文化的内容应比较简单、易学易记,学习要求要降至最低档,只要孩子“跳一跳,就会摘到果子”。总之,要以能够充分调动低年级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作为工作的最高目标。
2. 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
铜鼓文化的主旋律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让铜鼓文化的主旋律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融为一体,有利于为铜鼓文化的发展注入新动力、新活力。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世界的走向、经济的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铜鼓文化的主旋律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内涵融为一体,铜鼓文化的发展就会获得强大的推动力,也会朝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发展。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思想、新精神注入铜鼓文化新时代的发展内容,不断丰富铜鼓文化的思想内涵,是铜鼓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3.与其他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铜鼓文化的创新发展,应与壮族的山歌文化、竹竿舞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壮族的山歌文化中对中华民族伟大祖先的咏唱、对民族革命英雄的咏颂、对个人命运的怀唱之主题与铜鼓文化所体现的团结互助、英勇无畏、顽强拼搏、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精神是殊途同归的民族精神精髓。无独有偶,竹竿舞文化所展现的团结协作、欢乐喜庆的文化内涵与铜鼓所具有的神圣、喜庆、吉祥的象征意义高度一致。三种文化融为一体,为铜鼓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拓宽广阔的空间、提供强大的动力。
铜鼓文化扎根壮乡小学校园,有利于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锤炼孩子的品质、磨炼孩子的意志、提升孩子的文化自信。只要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锲而不舍,砥砺前行,铜鼓文化一定会在壮乡的小学校园里牢固扎根以至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东兰县武篆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