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sonhag
3上一版  下一版4
 
Lauxsae Lajmbanj Dieg Minzcuz Gyalai Bonjsaeh Suciz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2022年12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Dauqnaemj Caeuq Saedguh:Naemj Ra Gij Banhfap Hawj
Lauxsae Lajmbanj Dieg Minzcuz Gyalai Bonjsaeh Suciz
反思与实践: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提升路径研究
□ 韦世云 黄桂香
 

【摘要】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是发展与振兴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主力军,是促进民族地区学生成长成才、提升乡村教育品质的能动因素,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教育能力与素质的提升是推动民族地区教育改革的重要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教育能力与素质的提升随着乡村教育的改革变得越来越紧迫。本文主要以教育日记为依托,根据教育日记的反思性,聚焦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个体经验成长,进行分析与总结,结合教师教育工作个案展开研究,并从教育实践的角度,利用教育日记的反思性促进教育实践的有效性,探究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的有效路径,力求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中提炼能够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教学科研能力等素质的关键因素,挖掘乡村教师主体教育经验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能力与素质提升

“强国必重教,重教先重师,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资源。”① 2022年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教育也正发生巨大变迁,更具有“本乡本土”的文化指向。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本土文化指向意味着作为地区教育第一资源的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在自身能力素质的提升上更需要重视内生反思能力的养成。而近年来,关于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能力素质的提升相关研究多侧重于外部条件保障,一般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大院校对教师的培训等。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通过内在驱动来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从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系统的生态发展,是广大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学者杜威认为,反思是一种思维方式。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得以提升的核心要素。教师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可以起到改变教师个人教育观念、促进教师对教育问题的全面认知以及改善教师主体教育行为的作用。因此,反思可以彰显教师的主体性能力,也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部分。而建立在反思基础上的教育实践,反过来能够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师综合素养。经过反思后的教育实践能够成为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专业能力和素养的潜在路径。本文着重探寻一条能够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反思能力、提高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反思效果、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教育实践的有效路径,并以教育日记为反思手段,在挖掘教育日记的反思性价值基础上,结合教育实践的研究,展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在反思与实践的作用下专业能力的提升和专业素养的发展。

一、反思手段——教育日记及其反思作用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的决定性因素,尤其对于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来说,经验的反思具有重大意义。“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 20 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 20 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②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往往教育实践丰富,但由于教育环境的影响,许多教育经验尚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如同“水过鸭背”,没有经过反思,教育经验的珍贵价值没有得以体现。而经过反思后的教育经验则可以转化为实践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知层面。可见,反思对于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教育经验的转化与提升具有重大作用。教育日记是教师利用文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教育生活与实践的一种手段和方式,能够体现教师的教育方法,是教师进行教育活动反思的主要途径。在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日记的反思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教育日记可以使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教育实践知识化。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教育实践往往具有复杂性、模糊性、不稳定性等特点,同时也具备独特性,教育实践的系列特征使得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容易产生价值冲突。教育实践中产生的许多问题如果没有经过反思,往往无法得到良好的解决。而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可以通过以教育日记的形式将教育实践知识化。一是教育日记中对关键教育教学案例的观察、描述、分析和思考,能够帮助教师对于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探寻,反思经验的不当与不足之处,挖掘经验所蕴含的价值与意义。二是通过文本分析,有助于帮助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检验自身教育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差异,从中剖析经验与理论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促进教师在实践中对行为加以检验。三是通过教育日记,有助于将知识化的经验加以保存和传递,并以螺旋式向上发展的形式、不断地对经验进行再总结与再反思,将静态的文本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使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积累教育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传递即通过文本的分享与交流,形成教师之间经验共享,扩大反思空间与领域。

另一方面,教育日记可以使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教育实践外显化。教育实践外显化是教师理解教育活动意义价值的重要一步,其可以实现将教育实践从内隐表征转化为外显表征。通过教育日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可以将长期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方法及思考以“写”的方式记录下来,有助于经验的积累,并在积累的过程中加深教师对教育案例的思考和记忆。此外,教育日记可以把每个教育案例的“点”连成教育经验的“线”,再把每根“线”铺成“面”,形成教师个人关于教育反思的“体系”。教育反思体系是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专业能力和素养提升过程中的宝贵经验财富,也是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教育实践活动思考的外显化体现。通过教育日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对个人教育经验进行梳理与评价,该过程对于实践经验的外显化同样具有促进作用,有助于教育经验反思的系统性和合理性。

二、实践中反思——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教育实践的反思过程

在实践中反思是指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自身行为和心理活动反复认知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教育专业化水平。在实践中,从教学反思日记促进教学能力、以日记与学生进行对话、以日记促进科研水平等方面检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一)以教学反思日记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教学反思日记是教育日记的主要内容,也是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工作的总结、思考与规划。在教学日记中,一是可以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评判教学方法是否适用于教学目标。因此,教育日记中对教学方法的反思能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的,促进教学效果。特别是对于新老师来说,对教学方法的反思极为重要,反思的作用意义重大。二是可以对教学技能的思考,教学技能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往往因为各方面因素的限制而忽略课堂上对教学技能的把握。因此,可以借助教育日记的反思作用,有针对性地去研究课堂教学行为,发现不足进而改善。三是通过教育日记对教学理念进行完善,教师的教学理念可以引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的真正本领。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教学理念往往不是很完善。因此,通过教育日记的形式,将教学理念出现的不足及问题进行分析,促进教学经历的感悟。此外,在教育日记中,乡村教师可以细化到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的理性思考,反思与评判教学中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是否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对于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具有促进作用。总体而言,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在教育日记的实践中,可以围绕教学过程实际面临的问题、感受与体悟通过日记反馈,能够最直接客观地表现出反思的要点,对于教师修正自己的教学思维,提升课堂教学技能,帮助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进行教学深度反思具有良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二)以教育日记与学生对话,提升激励与评价能力

教育日记是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课堂外与学生“对话”的另一种形式。这种对话不是及时性的,而是间接性的。在教育日记中,可以体现教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文字和案例使教师更加细腻地去思考学生的问题,从第三者的角度去评判案例中的教师与学生,让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理性、更全面。首先,通过教育日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可以弥补过去的教育案例中“缺失的”及时性评价,促进教师对教育案例的反思。在真实教育案例中,教师往往因为时间、地点以及经验等因素,没有及时地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而造成遗憾,而对于已经发生过的事实,教师可以将事件在日记中记录,并通过反思教育细节,重新构建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再反馈,体现教师对教育行为和教育现象的独立思考和见解。其次,通过教育日记,注重对及时教育评价的反思,深化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教育评价理念。教育日记除了可以弥补缺失性评价外,还可以对已有教育评价进行反思与总结。为提高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教育的时效性,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可以自发地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持续深入的思考,从中发现新的教育评价问题。教育评价是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全过程,也是教师面向学生日常表现的管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教育案例中的表现进行反馈调整,在日记中积累评价事实。而日记则可以通过对评价事实的再反思,更新陈旧的评价理念,用发展性的评价理念开展学生评价,更加关注教育案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情况,以多种评价类型贯穿于师生对话中。整体而言,教育日记对于教育评价的促进作用更加体现在对于既发生评价的再反思,以评价的反思性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专业能力的内在发展。

(三)以写促“研”,提升教育科研能力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可以通过教育日记,逐渐养成探究问题的思维。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指出:“教育的一个根本目的就在于帮助人们获得反思习惯,从而能够从事理智行动。对教师而言,若要提供能培养反思型思维习惯的教育,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反思型探究者。”③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是衡量其专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能力素质专业化的重要方法之一。首先,通过教育日记,可以为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教育科研提供研究素材。教育日记是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对于教育日常的记录,其内容丰富,主题众多,涵盖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包括对课堂教学、学生问题、校园环境以及校本文化等内容模块,教师在教育日记中,对于现有的教育现象进行挖掘探索,创造性地再认知,即有可能得到一个新的教育科研问题。因此,教育日记可以为教育科研提供新的研究课题。其次,通过教育日记的“写”,提高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文字功底。书写能力是科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理论知识较为缺乏,文字功底基础差,即使发现好的研究课题,往往因为书写能力而受到阻碍。而通过教育日记的书写,可以培养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书面语言能力,养成将现实教育问题以文字表达出来的习惯,将个人体悟与成长进行记录,经过时间的沉淀,对于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业。同时,在教育日记中,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还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锻炼教育研究理论表达,将教育日记的表达去口水化,进而提高理论研究水平。科研成果表述能力是科研成果形成阶段的重要依靠,可以反映出教师的综合研究水平。因此,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需要更好地利用好教育日记,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三、反思后实践——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提升路径

以教育反思日记为载体,对教育行为、教育案例进行反思后再次投入到教育实践,对于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实践积累、提高专项能力具有促进作用。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提升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专业情怀作为成长起点

专业情怀是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能力与素质提升的起始点,乡村地区因受到自然和社会因素的限制,教育资源极为有限,在现有条件不足的情况下维持乡村地区教育的发展更需要依靠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教育情怀。“教师的专业情怀并非单指教师在育人实践活动中呈现出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而是教师执念于追求教育的生命意义和坚守育人职业的内在动力与精神支撑。”④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专业情怀是进行教育反思的基础。专业情怀又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专业能力和素质的成长,需要以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对乡村教育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渴望与憧憬,能够对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发展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其次,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需要在成长过程中积极认可自身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这也是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坚持以教育日记进行反思的动力之一。再次,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需要认同自身的专业价值,在认同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与提升,为教育行为打下基础。总而言之,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提高的关键和决定因素能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专业情怀之下,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专业信念、专业理想以及专业认同可以起到引领教师能力素质发展的全过程,达到以情怀促进反思,以反思促进实践,以实践促进能力与素质成长的能动转化。

(二)以主体自觉作为内生动力

主体自觉是人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⑤ 是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自身教育行为与实践的自觉把握,也是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坚持写教育日记的内在动力,是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对自我身份的认识状态和精神境界。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要把主体自觉作为能力素质提升的内在关键因素。因为主体自觉在意识层面、认同层面以及实践层面上都能够构建出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期望和要求,成为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行动理念。以主体自觉作为专业能力素质提升的内生动力,首先需要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加强对乡村教育及乡村社会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主体自觉的价值追求。乡村是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文化之“根”,教育活动及教育现象的产生均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育质朴、有“根”文化的特点,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并激发自身主体意识,促进专业成长。其次,以自我教育唤醒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责任意识,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自我教育行动。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在反思教育实践过程中,本身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教育,这种自我教育能够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进行融合,发展成为专业能力和素养。因此,在自我教育过程中,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需要自觉地审视自己,主动承担自我专业能力发展和专业素养提高的责任。

(caengz sat/未完)

(作者:韦世云,广西职业师范学院教师;黄桂香,上林县大丰镇皇周小学教师)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