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lwnh vwnzva
3上一版
 
Aen Cienzgangj Liengzcu Youq Sangswh Baenzlawz Riuzcienz Bienqvaq Caeuq Miz Maz Vwnzva Neihanz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2年11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Aen Cienzgangj Liengzcu Youq Sangswh Baenzlawz Riuzcienz Bienqvaq Caeuq Miz Maz Vwnzva Neihanz
梁祝传说在上思的流传变异及其文化内涵
□ 曾丽容
 

(ciep geiz gonq)

2. 梁母访祝家庄

梁山伯去到祝家庄得知英台已经被许给马家,气急攻心晕倒,返家后更是病入膏肓,梁家得知山伯的病因后不是请媒人去祝家庄,而是梁母亲自去拜访英台。这一点反映了梁家对这门亲事的重视程度,更表现了当时梁祝双方所处情境的无奈,增添了故事的悲剧色彩。

3. 马文才也化物

上思人民淳朴善良又知足睿智,他们明知故事的悲剧结局,却用最多篇幅极力描绘故事最美好的部分。与此同时,他们不一味歌颂爱情,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众多故事版本中,马文才的结局或是没有提及,或是恶有恶报不得善果变成屎壳郎,或是和梁祝两人一起还阳后另娶妻,故事相对圆满。但上思梁祝故事却描写成,梁祝化成鸳鸯后,马文才也跟着幻化成了一匹马。Yaemj’iing bernz doiq mih louz bxunh, du maxgalaeng gaen zihbou. Du maxgalang hen zih yaeuq, saeg gouj gudan zaen gitvou.(鸳鸯成对不离伴,一只马儿也到处跟着。马儿眼巴巴看着,自己孤单真可怜。)这从侧面反映出了上思的梁祝故事并非单纯的反对封建礼教的产物,它展现了多个层面多个角度的思考。上思人民为梁祝爱情所感动,同时也同情马文才,并从父母的角度表达深切的痛惜之情: Nyvernz ni ciingx laeg zaen mih daej,vouh leux yerngdaiz ernh dxai bou.(如今养儿真不值,为了英台死去了。)

(三)民族文化元素增加

上思的歌手们在将梁祝故事改编成山歌时,保留了该故事的一些固定场景和人物设定,如英台生在苏州,山伯是楠榕人,上学的地点在尼山(上思山歌文本中汉字记尼山,在演唱时则说成卢山),但在细节描写上却增添了许多上思当地民族文化元素。

1. 送别地点

上思的歌手们喜欢把本地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场景融入到作品中去。壮家人好客,客人来了要热情款待,客人要走时会多次挽留。若是挽留不住还会提上自家做的特色美食让客人带回去品尝,并恋恋不舍地把客人送到路口。梁祝故事共有三个送别的场景,分别是山伯送英台离校、英台送山伯回乡、英台送山伯母亲返家。这三次分别的共同点是送别地点都在桥头。这和壮族沿河而居,多在河谷和平坝建村寨有关。英台和山伯去上学时要渡河,山伯到祝家庄经过一条河等也反映了壮族人民临水而居的特点。上思县内大小河流共二十八条,纵横交错,水源丰富,人们送客往往会将客人送到河边桥头,客人乘船或过桥离开。因此歌手们所以把“桥头”这一熟悉的地点也放进梁祝故事里。

2. 待客物品

在上思山歌《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英台的两次接待场景也反映出壮族生活的特点。Yerngdaiz gaem daengq maz houj naengh, mingj u gaem in mingj demj fouz.(英台忙让坐凳子,一手拿烟一手点火。)上思壮族有抽竹筒烟的习俗,当地人叫“抽水烟”,不仅男子抽,女子也会抽。岭南地区炎热潮湿且山岚阻隔,人们认为抽竹筒烟可以治疗瘴毒,可以驱虫,劳动时可以提神,也可以借此休息一下,所以在当时,抽水烟是比较常见的,水烟甚至还成为待客之物。在广西西南一带,竹筒烟还是壮族男女谈情示爱的重要媒介,恋爱中的青年男女在约会时常会共用一个竹筒吸烟,以体现彼此的亲密关系。

上思南临北部湾,区域内河流众多。客人来了,主人家除了杀鸡杀鸭,还会让家里年轻的小伙子去自家的鱼塘里现打现捞几条鱼来做菜,这在上思的梁祝故事中也得以体现:Seong mouz daiz zoek caz maz houj, daek ba gaj gaeq dxongh- faenfou.(两手奉茶给他喝,打鱼杀鸡热热闹闹。)

3. 算卦占卜

旧时壮族人民信仰巫道,他们相信人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寻求神灵的帮助,通过占卜算卦来预测吉凶。山伯病危时,山伯父母就曾希望通过算卦来算出山伯生病的原因:Aeu haeux aeu cenz bou loiq gvaq, dxam mern bxerngh zerngq vouh meonz gou. Lauxsae gaem gvaq maz gangj gaeuq, aen gvaq du mangz duh mih mouz. Ou vah aeu aej yerngdaiz neongq, aeu aej yerngdaiz mern zxouh ndou. Ou aeu mih aej yerngdaiz neongq, sincaenz maz gaeuq duh nanz ndou. (拿米拿钱去算卦,问病症从何来。老师拿着卦象说,卦象里没有看到鬼怪。要是能娶到英台,他的病就好了。要是娶不到英台,神仙来了难救)。

壮族祖先相信万物有灵,敬畏崇拜鬼魂,遇到天灾人祸、生老病死这些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他们往往归于鬼魂作祟,因而民间有卜卦、祭神消灾的风俗。在山歌中,算卦先生就准确算出了山伯的病因,并一针见血地指出能娶到英台病就好,娶不到神仙来了也难医。直到近代,一些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仍有算命问仙的习惯。

4. 出门拿伞

壮族地区天气炎热且多雨,旧时人们出门多撑桐油纸伞,既能防晒又能遮雨。上思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时间长,气候炎热,加之受十万大山地形影响,雨量充沛,人们出门习惯带伞,晴时遮阳,雨时挡水。歌中出现了两次拿伞的场景,一是梁祝两人上学时:Nyvernz laeuz dongz merngh mih dongz serngq, maz laeuz gaem liingj dxaehcaez bou.(我们同命不同姓,我们拿伞一起走。)二是山伯父母访祝家庄:Bxoihmeih dxerngq leux donz mern gaeuq, zikciz gaem liingz zxouh caemh bou.(父母亲听了他的话,拿了伞就要寻去。)

三、文化内涵

任何一个民族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和认可,都表现为一个加工、改造从而赋予本民族文化内涵的过程[3]。上思山歌《梁山伯与祝英台》反映了上思壮族男女平等的思想观念、汉壮交融的宗教文化特点以及“以歌代言”的文化传统。

(一) 男女平等的思想观念

祝家有八个儿子,英台是九妹,祝家父母对老幺英台是极尽宠爱的:Zug gya mouz gaeuj ong sau mbauq, daeuz nyvoiz yerngdaiz gxaez gxaeuq zou.(祝家有九个孩子,但把英台视作掌上明珠。)在得知英台要去远方求学,父母更多的是对女儿的担忧和不舍:It ciingz ciingx maeng bernz gxaez mbak, it dxamh bou gaeu mih nip louz. Kxvangh zxeij luzcan loih gae gengq, zaen cengz gaeu mih houj maeng bou.(把你养得这样大,你离家了我不想你吗? 况且去卢山路这么远,我真心不愿给你去。)在传统社会,由于生产力比较落后,妇女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比较突出,其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也较高。另外,壮族地区旧时有招赘习俗,即男子上门做赘婿,改从妻姓,生下的孩子也从妻姓。有些地方还有结婚后、生育前“不落夫家”的婚俗。这也就意味着在壮族地区,“养儿防老”“女大不中留”的传统观念比较弱,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可以当成传宗接代的继承者和养老的可靠人来培养,所以壮族社会男女地位相对平等,重男轻女的意识观念比较薄弱。

(二) 壮汉交融的宗教文化

上思山歌《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壮汉民族的宗教文化交融的见证,是上思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从而产生的优秀成果。壮族人民热情好客,不具排他性,对外地人接纳包容,对外来文化也积极学习吸收。秦汉时期,大量汉族人迁入广西,壮族人民学习他们先进的生产生活技术,也学习他们的优秀文化。在文字方面,壮族人仿造汉字创制了方块壮字,用于记录本民族以及从其他民族听来的歌谣、故事等。在梁祝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汉族神仙的名字和宗教俗语,如:Yon yaeuq ciiq neuh famh dxen dxouh, maeu yaeuq ciiq neuh yerngh lerngz louh.(站着尿尿冒犯天公地母,蹲着尿尿才伶俐。)Longx vangx gunj yaeuq gang vaengz daej, cin gxouz mih dxot bxuh ndang bou.(龙王管着这条河,千万不要脱衣服下去。)Derngz mon iiqdiq maz gaem gunj, famh leux samgvang laeuz bxoihsou.(天上有玉帝在掌管,犯了三光就糟了。) “dxen dxouh(天公地母)”“longx vangx(龙王)”“iiqdiq(玉帝)” 等词语体现了汉族宗教文化在壮族地区传播而被广大群众接受并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是汉壮文化交流的突出表现。

(三)“以歌代言”的文化传统

上思山歌《梁山伯与祝英台》所讲述的梁祝故事融入了上思本土的生活文化,运用独特的山歌语言,并产生了积极的审美效应。文本中描述事件时多用对话问答的形式,其内在的文化内涵指向壮族“以歌代言”的传统。

家人不让去求学时,英台引经据典: Gaeu bou anqziuq gya gougiiq, berngh mih hei honz mouz ciqfou. Laegmeiz dxoegsou ciz mouz yongh, bauqzij haenjderngz don zaiq mouz. Zoegdxen mern dxaeg du laegmeih, hungzdaeq mern dang gouj cib bou. Dxoegsou laegmbauq maeuz gvanvouq, laegsau dxoegsou gunj gya ndou.(我按照家里的规矩,不怕别人造是非。女子读书也有用,报纸上也见有记载。武则天是个女子,当了皇帝几十年。男孩读书谋官位,女孩读书管好家。)

山伯对自己不脱衣过河、蹲着拉尿、和衣而眠等行为提出疑问时,英台见招拆招,斗智斗趣,有如对歌的双方盘问唱答。正是在壮族歌圩文化的濡染下,英台不仅有汉族女子的聪明智慧,还有壮家儿女的机灵敏捷,是壮族人民理想、愿望的投射。

上思山歌《梁山伯与祝英台》承载着壮族丰富的语言和文化,是壮汉文化交流、交融的见证,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种诠释。

(注释:为保持方言原貌,本文壮文部分采用李锦芳、李旭练、梁敢编写和发表的《通用壮语拼音方案》的拼音法。)

参考文献:

[1] 梁庭望主编. 汉族题材少数民族叙事诗译注 壮族卷[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9.09:842.

[2] 陈文忠主编. 文学理论[M].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2.09:100.

[3] 罗义华.试论女书唱词《祝英台》与壮剧《梁祝》的文化差异[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5):45.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学生)

 
3上一篇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