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所说的龙庆壮语是指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镇龙庆村居民使用的语言,属于壮语北部方言,与壮语标准音的声调存在一定的差异。文中通过描写龙庆壮语的特征,将其与壮语标准音相比较,找出规律性及差异性,希望藉此能为研究壮语方言的总体研究添砖加瓦。
【关键词】 声调 比较 龙庆壮语 壮语标准音
一、龙庆村简介
龙庆村位于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镇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处,距离县城33公里。境内多为半丘陵地带。桐木河自北向南穿境而过。桐木镇位于金秀瑶族自治县西北部,为金秀、象州、鹿寨、荔浦等四县交通联系的枢纽,是一个既古老又新兴的圩镇。镇内居住着壮、汉、瑶三个民族。行政区划分为14个村街委会。享有“渔米之乡”和“大果枇杷”之称。龙庆村主要盛产优质大米、大果枇杷、西瓜、辣椒、黄豆、花生、柑橙、板栗、桃形李、糖蔗等农副土特产品。多年来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村内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的迅速发展。
桐木镇境域在周代为百越之地(即百粤)。秦始皇定扬越之后,属桂林郡地。至明宪宗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始建桐木。因此,桐木镇内的村庄多建于明清时期。其中,龙庆村建于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乾隆初年,因村背山脉似龙,庆喜建村落成,故得名龙庆。随后外地居民陆续迁入,村内人口增多,住房扩展。龙庆村委会下设龙庆、新龙庆、朝阳、伦村、小马、那么、大马、新圩、邓池等9个自然屯。据记载,龙庆陆姓及高村、友村、皆村、大力、巴山等村梁姓由广东迁来;邓池、下里李姓由湖南迁来。[1] 虽有外来居民迁徙而来,但全村均为壮族。日常交流使用语言均为壮语。据梁茂春关于《金秀大瑶山各族群语言使用状况的调查》得知,虽然桐木镇龙庆村属于金秀瑶族自治县管辖范围内,但是桐木镇使用瑶语的人数少之又少。调查研究表明:在金秀瑶族自治县范围内,使用壮语方言主要集中于大瑶山边缘地带的两个乡镇:桐木镇和头排镇,这是壮族人口历史上传统的聚居地。据此,龙庆壮语受到瑶语影响的可能性相对较少。
二、壮语标准音与龙庆壮语的声调特征
(一)壮语标准音的声调
壮语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的母语。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壮语分南北两大方言,这两大方言大致可以以右江、邕江、郁江三条江为方言界线,江以北的属北部方言,江以南属南部方言,前者的方言分布大于后者。[2]
壮语标准音是指以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武鸣话为标准音。壮语标准音的确立,对寻找方言与标准音的对应规律,标准音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龙庆壮语属于北部方言,与标准音的差别较小,内部语音对应整齐明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壮语标准音有舒声调和促声调之分,第一调到第六调为舒声调,第七调和第八调为促声调。因而,壮语标准音有8个调类,但实际上只有6个调值(即舒声调的6个调值),用5个调号分别表示舒声调中的5个调类。舒声调中第一调不标调号,第二调用z表示,第三调用j表示,第四调用x表示,第五调用q表示,第六调用h表示。塞声调中的第七调音节均以-p/-t/-k作韵尾,第八调的音节均以-b/-d/-g作韵尾,读音的高低已从韵尾的字母上反映出来,所以,不必再标调号。
1.壮语标准音声调例字
(1)舒声调
(2)塞声调
公式
以上是壮语标准音的8个调类,6个调值的举例。将其用五度标音法表示为下图:
公式
(二)龙庆壮语的声调
龙庆壮语在声调上与壮语标准音有很大的差别,龙庆壮语同样有舒声调和促声调之分。与壮语标准音声调对应一致,第一调到第六调为舒声调,第七调和第八调为促声调。但壮语标准音的声调系统是8个调类,6个调值,龙庆壮语的声调系统是8个调类,8个调值。与壮语标准音相比,龙庆壮语的调值没有35,但是却有231、51、22这3个调值,以下采用与壮语标准音声调例字一样的字词,对龙庆壮语的声调进行描述,以便对比与壮语标准音声调的异同。
1.龙庆壮语声调例字
(1)舒声调
(2)塞声调
公式
注:壮语没有单纯元音起头的词,一般以元音开头的词之前都带有[ʔ]声母,所以习惯都把[ʔ]声母去掉,也没有为它再创造字母形式。[3]
综上所述,对龙庆壮语的声调系统同样采用五度标音法表示为下图:
公式
(三)壮语标准音与龙庆壮语调值对比
通过对比壮语标准音与龙庆壮语的调值,可知,二者均有8个调类,而且每个调类基本可以对应,但是调值略有偏差,如下所示:
公式
五、结语
通过对壮语标准音和龙庆壮语声调的对比发现,龙庆壮语的声调和壮语标准音声调还是存在差异,但是每一个调类都是可以对应的。因此,龙庆壮语的第一调调值为42;第二调调值为231;第三调调值为51;第四调调值为24;第五调调值为33;第六调调值为31;高音组第七调长元音调值为33、短元音为55;低音组第八调长元音和短元音调值为22。但这个结论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龙庆壮语,因为有少量词汇与这个结论有出入,例如gyaux(搅拌),它的调值是42,与壮语标准音一致,还有luenz(圆的),它的调值不是231,而是和壮语标准音发音一致。通过对龙庆壮语与壮语标准音语音体系的对比研究发现,在声调系统中,龙庆壮语与壮语标准音还是存在一些差异,但是也存在极大的相似,说明了语言是具有地域性差异的。由此也凸显了壮语标准音声韵调确立的重要性,给地方壮语方言的研究建立参照对象,有利于壮语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桐木镇志》编纂小组所编.1988.
[2][3]韦景云、覃晓航.壮语通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