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桂大地上,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以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成果,成为广西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的示范学校。该校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自1984年3月创办以来,41年风雨兼程,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民族艺术人才培养之路。
专业建设:扎根民族沃土,彰显办学特色
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的前身是享誉全国的“广西少数民族歌手班”。2010年,为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专业转型升级为“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并保留了少数民族歌手班的办学特色和优良传统。
该专业以“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广西民族文化遗产为己任,依托广西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在音乐教学方面,专业侧重广西各族各类民歌的教学,包括平果嘹歌、马山三顿欢、都安欢岂和西切溜、凌云巫调、金秀瑶族香哩歌等。在民族器乐演奏教学方面,注重挖掘深藏于民族地区民间的特色器乐,如三江侗笛和侗琵琶、龙州壮族天琴、隆林苗族月琴等。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方面,除了基本功训练外,还增加了壮族蚂拐舞、侗族多耶舞等广西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曾聘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广西民族音乐家范西姆、农锋、何文友、金北凤、万丁一、翁葵等一批艺术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教学团队创新采用“下乡采风+民间艺人进课堂”的方式,开发了多种校本教材,实现了“教、学、研、演”的深度融合。
人才培养:成果丰硕,桃李满天下
经过40余年的深耕细作,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民族艺术人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教学成果显著。专业教师团队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2017年,《民族地区中等职业学校“313”民族特色课程开发与实践——以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荣获广西职业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22年,《中职壮族文化传承教学实践研究》荣获广西职业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韦蓓蓓、覃丽等教师在省市级教学技能大赛中屡获一等奖,展现了高水平的教学实力。
专业建设获得了广泛认可。2008年被评为自治区级示范专业,2009年被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组委会确定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艺术创作基地”,2016年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2018年顺利通过广西2014—2015年度示范特色专业(社会文化艺术)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验收评估,2023年顺利通过自治区品牌专业验收评估,同年被列入自治区优质专业立项建设名单。
比赛获奖累累。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及省市级艺术比赛中表现突出:2022年至2025年期间,学生在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金奖)3项;2025年在世界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中荣获银奖。
2019年,专业师生代表广西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作品《庆丰年》荣获二等奖;2024年,专业师生代表广西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30秒驻停表演赢得了高度认可,作品《绣球舞出呗侬情》获得表演项目(竞技类)一等奖,《蚂拐捉虫》获得二等奖。合唱作品《民族团结花盛开》入选第十四届“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舞台艺术类最佳作品奖”。
升学就业并进。学校积极探索“中职+高考”的培养模式,组织学生参加普通高考艺术类考试,本科上线率连续多年40%以上,专科上线率90%以上,部分学生考入西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南宁师范大学等高校深造。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超过70%,广泛就职于各级文艺院团、学校和文化机构,成为民族艺术传承的中坚力量。
优秀校友辈出。40多年来,专业培养了许多杰出艺术人才,如男高音歌唱家潘世明、广西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原副书记覃乃军、广西歌舞团一级演员黄春艳、一级演员黄依兰等。他们活跃于国内外舞台,为推动广西民族艺术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黄春艳作为专业培养的杰出代表,长期活跃在海内外歌坛,被称为“壮乡歌后”,曾荣获全国第七届青年少数民族歌手孔雀杯声乐大赛金奖,全国“孔雀奖”声乐大赛金奖。她的代表歌曲《壮乡美》《山歌年年唱春光》等已成为广西民族音乐的经典之作。
社会服务:文化传承,辐射广泛
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不仅注重人才培养,还积极服务社会,在文化传承和推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次承担重大文化交流任务,师生曾赴荷兰、希腊、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并走进中南海、北京奥运村展示广西原生态艺术,多次到台湾花莲县参加丰年节艺术演出活动。学校每年举办“广西三月三”校园民族文化活动,多次协办“中华一家亲——桂台各民族欢度三月三”等大型活动,成为广西民族文化艺术对外展示的窗口。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展演原生态民族民间音乐,受到好评。2009年应邀到日本参加第33届日本全国高等学校文化节暨国际文化交流演出活动,同年还到香港参加由中央政府驻港办事处和香港特区政府督办的迎国庆联欢活动。2018年代表国家赴希腊参加国际民间传统舞蹈文化节。
每年组织师生下乡演出、到民间采风,搜集、抢救了一批原生态歌曲和器乐,编写了十几种民族民间音乐教材,为保护和传承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发展展望:守正创新,迈向未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将继续坚持“特色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深化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一是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目前已与南宁市武鸣区文化馆、广西春艳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室等多家单位建立了专业对口、长期稳定的合作办学关系,共同推动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二是继续探索民族艺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路径,更好地服务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建设,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十年砥砺前行,四十年春华秋实。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用实践证明了民族特色办学道路的正确性与生命力,为保护和传承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了广西民族艺术教育的一面旗帜。
(蔡园园 曾耀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