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边关烽火淬炼出的战斗英雄
凌云朝里瑶族乡:以民族文化构筑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西林:地名故事润童心
恭城:探秘瑶绣千年传承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9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凌云朝里瑶族乡:以民族文化构筑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近年来,凌云县朝里瑶族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民族文化+”模式持续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使各族人民精神相依。

民族文化+展演,奏响文化振兴交响乐。创新启动“文化基因库”数字化工程,录制壮剧唱腔200余段、古乐曲谱48首,建立动态保护档案。同时推动老艺人与青年传承人结对“传帮带”,培养出28名壮剧演员、18名古乐演奏员、15名舞狮队员,形成“老中青”三代传承梯队。通过“民族文化+展演”模式,把民族团结、移风易俗、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政策内容,编排成《那巴歌圩,移风易俗唱起来》《绿水青山》《感党恩,跟党走》等20多部本土化文艺作品。这些节目以壮剧、小品、山歌为载体,既保留原生态唱腔舞姿,又注入新时代内涵。

民族文化+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力。依托当地乡村风貌、历史文化、产业发展等优势资源,通过“民族文化+产业”模式,推动非遗技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一方面,依托非遗工坊助增收,组织壮剧服饰、古乐乐器制作技艺培训,带动32户家庭每户年均增收8000元;另一方面,推进文旅融合拓新路,打造“瑶乡非遗体验游”线路,让游客沉浸式参与壮剧彩排、古乐演奏、舞狮训练等活动。2025年“3·16吼敢歌圩节”接待游客量超万人。

民族文化+队伍,推动文明新风进万家。组建文明乡风建设理事会、移风易俗宣教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等10余个群众组织,通过“民族文化+队伍”模式,深入村屯开展政策宣讲、技能培训、文艺演出等活动,持续开展“我的家乡我建设”“文明乡风我先行”等行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移风易俗宣讲40余场,覆盖群众超万人次。在壮剧排演中穿插土地纠纷调解案例,以戏释法,化解矛盾17起;在舞狮训练中组织青年志愿者清理村道,以文化活动带动环境整治。

民族文化+模范,为民族交融添活力。通过“民族文化+模范”模式,积极挖掘先进典型,树立孝老爱亲典范,将孝老爱亲、热心公益等事迹纳入积分管理,激活“人人争做好事”的内生动力。全乡由两个以上民族组成的家庭占50%,多个民族共处一屋,家庭和睦发展的例子比比皆是。同时,依托百朝村瑶族民俗文化节、“3·16吼敢歌圩节”等民俗节庆活动,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创造条件,进一步增进各民族文化认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韦华尚 杨 璐)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