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是一个多民族互嵌融居的人口大市,全市总人口56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02万人,有壮、汉、瑶等40个民族在这里和谐融居。贵港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守正创新精神深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凝练形成一批具有贵港辨识度、全国全区影响力的工作品牌,构建起“三维九大”品牌矩阵,为建设“五个家园”注入强劲动能,有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大铸魂品牌”深耕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沃土
以文化浸润为抓手,打造思想凝聚、精神传承的铸魂工程,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人心。连续15年实施“和为贵文化工程”,以千年文化浸润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深挖荷城22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群众文化生活深度融合,构建“荷城大舞台周周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讲堂月月讲、‘和为贵’文化节年年和”的常态化机制。自2011年启动以来,累计开展活动450余场,吸引超600万人次各族群众线上线下参与,让“和为贵”的文化基因转化为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
深入实施“红石榴培根铸魂工程”,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结果。聚焦全市102万在校学生群体,在2160所中小幼学校推行“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创建模式,通过开学周集中宣教、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小手拉大手”家庭延伸等举措,构建全链条育人体系。目前已建成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栏1200余个、教育文化墙(长廊)200余处,15个教育基地累计接待青少年超100万人次,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创新建设“红石榴书屋工程”,让各族群众在书香墨韵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市图书馆为核心,升级打造集“道中华”数字阅读、民族团结书籍阅览、红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红石榴书屋”,开设主题专栏并常态化举办读书分享、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1总馆+13主题分馆+68读书驿站”的三级服务网络,将阅读服务延伸至机关、校园、乡村、景区等场景,打通各族群众“精神粮仓”的“最后一公里”,以书香墨韵厚植家国情怀,增进中华民族认同,工作做法获国家民委官网推广。
“三大治理品牌”构建边疆平安稳定与民族和谐新格局
以基层治理为切入点,通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家园。大力实施党建引领网格管理“红格善治工程”,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创新“两类四级”网格化管理模式,划分3.33万个网格实现全域覆盖,将服务管理触角延伸至各族群众家门口。通过开展精细化服务、精准化施策,夯实平安贵港建设根基,形成“小网格激活大治理”的生动实践。该做法获中央政法委专函表扬,相关案例入选首届“全国社会工作和社会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十余家中央及自治区媒体专题推介。
创新实施“一组三会”乡村治理模式,激活各族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内生动力。在全市自然村屯推行“党小组提议、户主会议决、理事会实施、监事会监督”的自治模式,以党小组提议锚定方向,户主会民主议决凝聚共识,理事会高效实施推进落地,监事会全程监督保障公正,形成闭环治理体系。引导各族群众通过民主协商参与公共事务管理,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和自治章程,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主人翁”,推动民族关系和谐、乡村治理有序。
创新搭建“党建+江南夜话”居民自治平台,以微治理破解基层民生难题。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微网格长-居民代表”五级联动体系,以“圆桌会”“凉亭聊”等接地气的形式,邀请老党员、能人模范、新就业群体等参与“夜话”,形成“收集问题-会商解决-结果公示”的闭环机制。自2024年以来,江南街道已开展70余场活动,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0余个,让“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成为现实。
“三大社会品牌”绘就各民族守望相助共富幸福新图景
以社会协同为路径,汇聚多元力量,营造各民族共居共享共乐的浓厚氛围。在广西首创“商(协)会 + 民族团结” 工作模式,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2024年7月,平南县率先成立广西首个民族团结进步协会,整合文化旅游、青年志愿等 20 余个协会资源,凝聚各族各界爱心力量,形成协助党委政府落实民族政策、调处民族关系的重要社会力量。协会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助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这一模式已实现县域全覆盖,构建起 “党委政府主导、协会协同参与”的新格局。
升级打造“石榴花爱心食堂”,通过暖心服务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感。筹集社会资金200余万元,建成77个“石榴花爱心食堂”,保障超15万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就餐服务,让各族群众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在“石榴花爱心食堂”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内容,通过主题宣讲、文体活动等载体促进各民族情感交融。累计开展关爱服务活动500余场,开展留守、空巢、孤寡等特殊困难老人巡访关爱活动80余次,有效提升各族老年人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创新构建“互嵌式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全链条”服务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创新“零工市场+智慧管家+就业超市+荷城驿站+工会爱心驿站”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打造职业指导、职业培训、政策法律咨询、劳动维权等于一体的“全链条”就业创业服务机制,累计服务4.45万人次,提供岗位5.58万个。通过精准服务快递员、环卫工人等群体,让各族群众在稳定就业中增强获得感,在互嵌融居中增进中华民族认同。“零工市场智慧管家”获全国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就业超市”被新华网等央媒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