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乡村振兴
3上一版  下一版4
 
和美乡村“生态绿” 幸福家园“党旗红”
西林:瑶家姐妹养殖麻鸭闯出致富路
李建国:种植百部带来红火日子
巴马长和村:毛葡萄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8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林:瑶家姐妹养殖麻鸭闯出致富路

▲黄兰(右)与黄梅在溪边喂鸭子。
 

在西林县普合苗族乡平安村瑶家妹子麻鸭养殖场,只见青山环绕,碧波如镜,稻田边的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中,一群鸭子在欢快觅食,不时发出嘎嘎嘎的叫声。

瑶家三姐妹黄兰、黄梅、黄丽正在养殖基地,用粉碎机粉碎田边的青草,再和玉米粒搅拌成鸭饲料,随后装入桶里,拿到溪流旁。一边撒,一边招呼鸭子“来喽!来喽!”一只只鸭子拍着翅膀争先恐后地游来抢食。

“在县城我每天出售二三十只麻鸭,一个月卖1000多只。按只数卖,活鸭90元一只,宰杀好的一只100元。我们自家用玉米、青草养的麻鸭,供不应求。”黄梅说,“我们非常感谢大姐黄兰,以前就靠她在家养殖供我们读书。”

瑶家三姐妹成长之路充满艰辛,小小年纪,父亲因病去世,家庭重担全压在母亲和姐姐身上。大姐黄兰没读过书,用与母亲、丈夫一起养猪、养鸡鸭和打零工的收入,供黄梅、黄丽读书。

近年来,姐妹三人却凭着各自本领,闯出了一条致富路。她们不仅在家养殖麻鸭,还在县城开了一家名叫瑶家珍坊农产品土特产店。三姐妹分工协作,黄兰负责西林麻鸭的养殖,还通过抖音学习养殖技术,并直播分享养殖全过程;黄梅专注于鸭苗采购与销售;黄丽也全力投入销售工作中,三姐妹共同将养殖场打理得有声有色。她们在养殖西林麻鸭的道路上抱团奋斗,不仅改变了自家的生活,还带动当地群众发展特色麻鸭养殖,发家致富。

西林麻鸭闻名遐迩,小巧玲珑,嘴小脖短,行动活泼,主要以稻田中的穗花、昆虫、鱼、虾、蟹、螺、水草、稻谷、玉米等为食,成年鸭体重一般在1.5公斤左右。西林麻鸭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备受人们喜爱。

黄兰微笑着看正在抢食的鸭群,感慨地说:“我仿佛做梦一样,想不到我也能一年养出几万只麻鸭,销往区内外。”刚开始养鸭时,从10只到20只,再到50只,养殖规模慢慢壮大。有一年她买了100只小麻鸭来养,养到0.5公斤多的中鸭时,见一只只鸭子无精打采,不吃食也不下水,鸭舍里到处是稀烂且白色的鸭屎——原来是鸭子患病拉白痢。黄兰心急如焚,到处求医问药。最终100只鸭子,仅活下来20只,损失巨大。但黄兰是个不服输的姑娘,她到村里、乡里、县里请教农技员患病原因,同时她也通过看电视农业频道和手机网络,学习养殖麻鸭技能。通过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渐渐地,她摸着了一些门道。西林县农业农村局也时常派农技员到养殖场指导养鸭技术,并大力宣传特色产业奖补的惠民政策。如今黄兰养殖麻鸭如鱼得水,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去年黄兰养殖5万羽麻鸭,获得50万元的产业奖补资金。这让她更有信心养殖麻鸭了。

鸭子养出来,如何打开销路?瑶家三姐妹各显神通,大姐黄兰平时除了学习养殖技术外,她也动手操作,拍自己喂鸭子、赶鸭子、鸭子吃食、戏水的视频,学习制作抖音,并直播分享麻鸭养殖全过程。二妹黄梅在经营土特产店中,结识许多人脉,建有农产品及土特产销售群,每天在微信群、朋友圈发布自家麻鸭和土特产信息,引来朋友、客商纷纷下订单。三妹黄丽也通过朋友圈、视频公众号销售自家麻鸭。

如今,瑶家姐妹把西林麻鸭卖到百色、南宁、兴义、浙江等地,销售之路越走越宽。黄梅说:“大家看到我们养的麻鸭,纷纷电话来订购。我们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比较远的如南宁、浙江等外地订单,我们用泡沫箱把杀好的鸭子和冰块一起打包,再快递寄出去,第二天顾客就收到了。现在我们一个月共销售2000多只西林麻鸭,毛收入也有近20万元。”

三妹黄丽说:“一个月我们拉鸭子去百色三四次,每次300多到400只。如果酒店购买多,他们自己开车到养殖场来要。”

今年1月至7月,黄兰瑶家姐妹麻鸭养殖基地出栏西林麻鸭7000羽,纯收入达14余万元。在村里,黄兰三姐妹还创办了瑶家妹子合作社,辐射带动10户当地群众一起养殖西林麻鸭。她们正一步步将“西林麻鸭”的品牌打响,用奋斗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篇章。(黄燕群/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