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辣椒采摘上市的时节,在光照充足的德保县东凌镇那么村,一串串色泽鲜亮、口感脆爽的辣椒挂满枝头,迎来又一个火红的丰收季。这些火红的辣椒,不仅是那么村村民增收的“钱袋子”,更是那么村激活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让这个产业薄弱的小山村,闯出一条“小辣椒”带动“大发展”的特色之路。
能人带头,破解产业瓶颈。曾经的那么村,辣椒种植是“老大难”:劳动力短缺、技术跟不上、本金不足,长期深陷“弱、小、少、散”的困境。“得有人先带头做,村民才会相信,才愿意跟着做。”面对村民种植信心不足、技术经验欠缺的难题,那么村“两委”班子一合计,决定采取“示范先行,全面推广”策略,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的作用,由村里有多年种植辣椒经验的致富带头人王业甲负责育苗,为有种植辣椒意向的农户免费提供辣椒苗和化肥,消除农户资金短缺的前期顾虑;他还定期带领村民前往那甲镇、足荣镇及柳州、来宾等地取经,通过实地看、现场学、集中练,让村民的种植技术在实践中不断精进。
“今年我育的30万株苗全部分完了,也提前联系好了收购老板,乡亲们只管放心种,不愁卖。”看着田间地头长势喜人的辣椒,看着越来越多的乡亲们相信自己,跟着自己种辣椒,王业甲深感责任重大的同时又多了几分自豪。
抱团发展,织就产销“一张网”。为让小辣椒形成大产业,那么村以成立合作社为突破口,吸纳村民入社“抱团”,推行“合作社+订单+农户”经营模式。通过合作社牵线搭桥,村里直接对接企业订单,跳过中间流通环节,实现生产规模化、成品订单化,让订单需求与农户种植无缝对接。这一模式不仅让村里椒农安心种植,更让散户吃下“定心丸”。上屯村民黄光红便是受益者之一,在王业甲的悉心指导下,他从“门外汉”成长为种植能手,今年自家20亩辣椒全部自行育苗,成熟后直接卖给王业甲统一外销,“跟着合作社干,技术有人教,销路有人管,我们散户种得踏实、卖得放心。”黄光红说。
集体发力,拓宽共富“增收渠”。随着辣椒产业势头渐劲,那么村“两委”顺势而为,将辣椒种植列入村集体经济项目,高标准打造50亩辣椒种植基地。基地日常由王业甲带领村委成员精心管护,在种植、摘收等用工集中的环节,则优先吸纳村里的闲散劳动力、脱贫户和监测户到基地务工,种植期日均工资100元,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今年以来,基地已收获辣椒超1.15万公斤,产值达5万余元。
如今的那么村,辣椒种植面积已扩展到300多亩,覆盖150多户农户,亩产稳定在750至1000公斤,按今年市场价计算,每亩可为村民带来至少4000元收入。从昔日的产业“短板”到如今的增收“长板”,那么村用小小的辣椒串联起技术指导、产销对接、就业增收的产业链条,映红了那么村乡村振兴的新图景,也让村民们过上了红火的好日子。
(罗秀麦 林国书/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