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在博白县法制文化广场,各族居民或踏歌起舞,或围坐对弈,孩童们嬉戏笑闹,生动展现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的日常图景。
近年来,博白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有形、有感、有效”三个维度深入实践与探索,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该县出台专项《实施方案》,明确构建“五大体系”,着力打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宜居康寿美丽家园、边疆稳定平安家园。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面嵌入路径,推进“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工作,构建临海重化和腹地轻工的“一重一轻两大工业体系”,打造文化塑城2.0版本,纵深推进玉商玉工回归。全县梳理明确334项重点事项(项目)清单,多项改革成果惠及各族群众。
博白县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三项计划”,同时,打造“红色+生态+民族”精品旅游和研学线路。策划以博白镇大良村、博白镇第三小学、书香社区等为支点,打造以点连线、线面联动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展现民族团结进步实践成果。
该县创新实施“四融”工作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政治学习;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并纳入“开学第一课”主题班课;融入文旅产业发展,升级打造王力爱国足迹之旅、朱锡昂红色革命之旅等红色旅游路线;融入本地传统文化发展,编撰《朱光二三事》等家风读本。同时,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六进”系列活动,460余支宣讲队深入基层开展宣讲2000余场。
全县建立三级民族事务服务管理网络,359个村(社区)全部配备民族工作干部。探索推广“民族+侨务”“民族+边界”共治共调共解机制,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推广运用“南流·普法说”教育宣传平台,打造“客家枫桥”调解品牌。此外,依托客家特色文化赋能,用好客家“姓氏协会”主事解纷工作法,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李丽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