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12月亲临南宁市良庆区蟠龙社区考察,叮嘱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要从基层社区抓起”。南宁市良庆区牢记嘱托,聚焦主线,以“四个坚持”为抓手,紧紧围绕“五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实效,带领全城区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绘就“花开石榴红”的绚丽画卷。
良庆区是多民族融居的现代化城区,作为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等国家开放平台的承载地,累计新设立企业超7万家、新增市场主体突破7万户,流动人口超18万人,形成业态多样、人才集聚、商居融合的活力高地。近年来,良庆区立足多民族大流动大融居的实际,充分发挥城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重要平台作用,完善各民族融入城区的政策保障与激励机制,构筑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美好幸福家园。
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
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城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把方向、谋大局,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动、同落实;列入城区党委历次全会重要议事议程,纳入由城区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的重要任务,高位统筹、高位推进。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推动党的民族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作为干部培训的重要教材,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作为重要学习内容列入各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制定《良庆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方案》,印发实施良庆区贯彻落实《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行动方案》的工作方案及6个配套细案,明确了193项具体措施,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建立“月会商、季分析、年总结”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项目化推进、清单化管理、责任化落实;实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会会员、民营企业家、党外人士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大行动”,提升宣传教育覆盖面的同时加强社会各界监督、参与,汇聚各方力量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加强和完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厚植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文化根基
着力打造全方位社会宣传教育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依托9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系列宣讲活动,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理念。连续16年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在“七进”的基础上,拓展统战基地、新侨联谊基地等新阵地,加强对海内外华人华侨的宣传覆盖。促进语言相通,开展“普通话进万家”活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和使用率达97.1%。
着力推进非遗活态传承。大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良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传承展示嘹啰山歌、香火龙舞、毬丝等10余项非遗项目,打造10个“嘹啰山歌”和2个“良庆区香火龙舞”传承基地,推进各民族文化交融发展。组织非遗项目传承人走进景区、社区、校园及商圈,打造礼仪操、钱鞭舞课间操等校园非遗特色课程,推动非遗全面融入各族群众现代生活。创编和传播《幸福嘹嘹啰》《良庆之恋》等非遗文艺作品和《良辰有戏之火龙戏珠》等非遗文创项目,让古老的民族文化焕发新活力。
着力办好节庆节点活动。结合国庆节、烈士纪念日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比赛、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大力弘扬各民族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优良传统。结合“广西三月三”等传统节庆,在社区、学校、乡村、企业开展歌圩、民俗体育竞赛等活动,不断增进各族群众情感交流。常态化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组织53个文艺志愿服务队伍参与良庆区“向美而行”文艺志愿服务项目活动80余场,服务惠及4万余人次,让各族群众既充实精神文化生活,又深入了解中华灿烂文化。
着力强化中华文化视觉形象。深入挖掘体现中华民族共同历史和情感记忆、具有鲜明良庆区特点的文化现象和文化符号,集中在五象新区总部基地等核心区和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800万人次的南宁之夜街区等的标志性建筑、场所进行宣传,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在辖区“五馆五中心”、旅游景区等10余处地标打造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场景。
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托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等“国家名片”,加快推动经济循环向“产业-科技创新-金融”转变,带动各族群众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2024年,良庆区地区生产总值超500亿元,获评为2023年度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成效突出的县(市、区)。实施“AI+”民族地区赋能计划,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营业收入超134亿元,带领各族群众共同拥抱AI时代。
推进乡村振兴。用好500余万元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实现镇镇通高速、村村通硬化路,在自治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考核中取得“六连好”的成绩。建设91个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点),带动约1.45万农户每年户均增收1.2万元,让各族群众的腰包鼓起来。
擦亮生态底色。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3%,集中式饮用水、地表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用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提升各族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增进民生福祉。每年将近八成以上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进一步补齐了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短板。近3年来,新增就业1.3万人,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升;累计投入24.87亿元,新建成14所中小学校,新增学位2.57万个,为1.6万余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同城同待遇”,让各族群众共享城市发展红利。
厚植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根基
抓实“三项计划”,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淄博市周村区、崇左市扶绥县等兄弟县(区)签订相关促“三交”合作协议,持续扩大和深化大流动、大融居格局。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建设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19家,开发8条跨境研学线路,组织超100名师生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开展“南来北往 冰雪跨年”研学活动,有力推动了各族青少年跨区域交流。深入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多措并举吸引各族人才到良庆区就业创业、安家置业,累计引进产业领域急需青年人才1887人、入选广西科技专家库124人。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连续14年举办民俗文化旅游节,构建“文体旅融合+民族团结”模式,2024年接待国内旅客1807.4万人次,以文体旅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
抓实基层社区建设,创新践行蟠龙社区经验。深化拓展蟠龙社区“136”工作机制,制定《良庆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蟠龙社区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全面提升工作方案》,促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持续提升25个城市社区治理水平,打造“宋厢社区‘厢’亲相爱一家人”等城市社区品牌。聚焦“一老一小”等民生领域深入实施社区全面提升工程。2024年以来,增设长者饭堂10个,形成集就业、托育、医疗、商贸等为一体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组织社区各族群众开展“百家宴”“民俗文化会演”等系列主题活动近100场次,呈现社区各族群众同写对联、同包粽子、同跳舞蹈、同建家园的美好景象。
抓实社会基层治理,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将民族事务工作纳入全城区677个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网格。开展“红石榴志愿者”服务,壮大“老友帮帮团”等志愿服务队。2024年以来,累计完成服务事项1000余项,开展志愿服务2万余人次,增进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发挥好蟠龙社区作为全国人大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和三叠石社区作为城市民族事务依法治理基层联系站的作用,为推动完善民族事务政策法规体系提供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