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藤县宁康乡宁康村,每天清晨梁志杰便早早起床,穿梭于村里,访民情、看产业、谋发展。2016年,梧州市应急管理局干部梁志杰响应党组织号召,担任宁康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几年来,他传授应急管理知识,引领发展特色产业,与村民结下深厚情谊,助推宁康村获得“自治区三星级党组织”“自治区级卫生村”等荣誉称号。
传授应急知识,学真招筑牢防线
宁康村是“十三五”期间的贫困村,全村2400多人,以汉、瑶等民族为主,虽现已实现脱贫摘帽,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任务依然艰巨。
“我是应急系统的干部,驻村能干什么?村民会相信我吗?”疑问从他步入村口时开始产生。
既来之,则安之。他看到村头巷尾私拉乱接似蜘蛛网的电线、乱停的电动车以及杂乱堆放的柴草,一个念头在他心里产生,“我要利用我的职业特长,给村民们上课。”梁志杰这样想。他把想法与村干部交流,得到了支持。
在宁康村篮球场上,“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红色横幅在风中猎猎作响,应急管理知识专题宣传活动正在进行。“乡亲们,安全不是小事!今天学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梁志杰举起一本安全生产手册吆喝着。“如果家里电线着火了,该咋办?”人群中有村民大声提问。只见梁志杰走到台前,拿起灭火器现场演示:“记住四字口诀——提、拔、握、压,不过首先要切断电源,这是关键。”他一边操作一边详细讲解步骤,还邀请村民上台实践操作,将安全的种子播撒在村民心中。
2024年3月13日清晨,梁志杰在抖音看到有一条关于玉林市市区一名流浪汉疑似宁康村失联半年多的村民黄某的视频。随后,梁志杰和村支书进村入户排查,确认是失联半年多的黄某。其家属称,失联期间,曾外出寻找未果。得知此情况后,梁志杰与黄某家属等四人,迅速驱车到玉林市区,在当地公安、志愿者帮助下,终于在十字路口找到黄某。原来,40多岁的黄某有轻微智障,半年多前从宁康村的山林里走失,先后流浪到贵港市、玉林市等地,不懂得回家的路。“感谢梁书记!为我们找到了失散的亲人。”其家属紧握梁志杰的手感激说。
完善基础设施,赋能增收助发展
宁康村在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群众反映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梁志杰经过深入调研,决定打破这一瓶颈。
该村大烟桥那段道路建于20世纪90年代,道路长4公里。道路狭窄,桥梁已成危桥。梁志杰与村干部多次奔走,争取后盾单位市应急管理局的支持,将大烟桥重建,道路得以拓宽改造。随后,经过多方努力,陆续铺通了产业道路10多条,村道交通的“神经末梢”陆续融入了交通网络版图。
道路虽然更加通畅,但周边的人居环境不协调。为此,梁志杰与村干部一起,引导村民对主干道沿线开展“三清三拆”整治,牵头组织施工队对龙庆组、碑垌组、同丰组等片区的旧居危房、废弃猪栏及废弃茅草房进行拆除,美化绿化沿线环境。
同时,他与村干部在村子实施“亮化工程”,通过采用“一事一议”的投资方式,在村主要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一批,受益群众近2000人。并且还带领村干部向上级争取资金,解决了629户2300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
为民带来福祉,壮大村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我们可以尝试入股的方式,享受入股企业分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在村党支部会议上,梁志杰大胆提出见解。经过充分酝酿,村“两委”一致决定用村集体资金入股梧州冠豪农林业种植发展有限公司、天富投资公司、正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把村委会培训场地、村委会闲置铺面对外出租或合作经营。运用这模式,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超8万元。
同时他牵头组织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致富带头人,到蒙山县陈塘镇陈塘村六堡茶育苗基地交流学习。同行的村民代表黄素班回来后,马上开发50多亩荒山种植六堡茶。随后,一些村民也跟着开始种植。如今,全村发展六堡茶种植面积300多亩,成为了一项特色产业。
与此同时,梁志杰与村干部千方百计解决脱贫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通过技能培训、岗位对接等措施,促进就业。他通过牵头,联合市、县人社部门到村多次开展焊工、育婴及果树嫁接培训班,组织村民参加技能培训。去年,全村脱贫劳动力319人,已就业268人,就业率高达84%,有力推动村庄从“脱贫”迈向“振兴”。
(罗木森 颜桂海/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