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群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近年来,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通过思想育魂、文化沁润、活动搭台,全力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断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内涵,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该校先后获得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30多项荣誉。
思想育魂凝聚人心。该校通过“文化、环境、课程、活动”的“四育人”教育模式,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利用开学和毕业典礼、班队会活动、文化墙等教育途径,让全校师生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增进“五个认同”。依托统编教材,每周开设师生讲座、民族书画社团课程23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面融入课程体系建设。定期开展民族文化研学博物馆课程、非遗课程等,让全体师生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构建戏曲进校园、耕种节、民族体育节等课程,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效果。
文化沁润增进认同。该校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通过唱好民族团结进步歌曲、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绘好民族团结进步画卷等方式,培养学校民族文化小小宣讲员,让56个民族的灿烂文化扎根孩子们的心田。学校校园景观建设多维度融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元素,各处校园景观设置二维码,使校园中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处景点,都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课程。
活动搭台提升实效。该校实施家国情怀培育、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礼仪养成等教育特色活动,促进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以中华传统节日和民族节庆日为契机,每年开展“石榴花章”非遗小传人争章活动、社会实践体验研学活动等,形成“融·汇·贯·通”的教育实践路径。重视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与区内外13所学校结成共建校,师生开展互访交流。
面向东盟加强交流。该校注重面向东盟和港澳台地区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互动交流。多次参加中国-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活动,将“俏毛猴、剪纸、漆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类分批呈现;组织学校“桂之灵”等民族艺术团师生赴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与台湾青少年进行足球互动交流,展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