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霜,汉族,中共党员,玉林人,现任玉林市玉州区玉城街道南观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她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工作主线,创新性地将党建工作、民族工作与社区网格服务深度融合,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社区营造了“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共富共维”的良好社会环境,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切实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其突出贡献,周霜先后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区人大代表工作先进个人”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重视思想引领,筑牢民族团结进步思想根基
周霜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学习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她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以新理念引领社区新发展。她深入基层,创新宣讲形式,依托“同心小院”、口袋公园、街区等贴近群众的场所,将理论课堂搬到居民家门口。通过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党的创新理论、民族政策等,并结合社区实际和自身感悟,与各族群众深入交流分享,引导大家深刻理解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让党的声音深入人心,有效提升了辖区居民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强化网格管理,织密民族团结进步“共建网”
周霜创新推行“党建+网格”工作模式,将党员、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有机整合,打造高效服务队伍。社区实行“10分钟服务圈”,工作人员坚持每日走访,精准掌握并着力解决各族居民生活中的“急难愁盼”。周霜充分利用网格居民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为各族群众提供便捷的政策咨询、医疗报销、就业帮扶、纠纷调解等“一站式”服务,确保外来群众真正“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能融入”。
为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空间,周霜积极搭建平台。她首创“小巷议事会”和“支部+网格+小院”模式,深入街区巷道、居民小院听民意、解民忧。最具代表性的是将第五网格的“翼庐”张家庭院升级改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同心小院”,设立“议事角”,打造“相约星期五”“和书记聊聊天”等特色议事活动。各族居民在此围坐一堂,共商社区环境治理、矛盾化解、安全防范等公共事务。这一议事机制精准聚焦群众关切的问题,有效激发了各族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人翁意识,形成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和谐局面。
真抓实干,让各族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周霜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用心沟通,真情服务,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面对头菜巷因排污管道严重堵塞导致污水外溢、影响居民生活的问题,她在常规疏通效果不佳后,积极协调市政部门,最终通过开挖路面、更换新管道彻底解决了这一困扰居民多年的民生难题。
当得知社区居民陆先生家因独子去世、儿媳出走,仅剩陆先生和老伴及年幼孙女相依为命、生活无着时,周霜第一时间主动上门,指导并协助他们申请低保和公租房,解决了他们基本生活保障的问题。这份温暖深深触动了陆先生,他主动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用行动回报社区:主动搀扶上下楼不便的老人、热心帮邻居搬运重物……他的点滴善行,正是社区居民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的生动写照。
文化为媒,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共繁荣
周霜聚焦群众需求,着力打造特色文化服务品牌,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多年来,打造了社区春晚、“三月三”民族民俗风情文化节、孝德敬老集体祝寿会、七彩假期公益课堂等深受欢迎的品牌活动。由她组建的南观同心艺术团每年积极开展文化演出、文化下乡等公益活动,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月三”期间,她组织开展“潮聚三月三 和谐在八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各族群众欢聚一堂,以歌舞传情,共享节日喜悦。“‘三月三’是我们广西的一个重要节日,社区每年都举办节日庆祝活动,我觉得很有意义。”参加活动的居民胡阿姨表示,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她真切感受到了各族群众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此外,周霜还巧妙利用重要纪念日、中华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茶话会、文艺晚会、歌圩快闪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活动,让居民体验民俗文化,感受民俗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来源:广西民宗委 广西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