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一场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视域下的灵渠研究”为主题的座谈会在广西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兴安县与广西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围绕灵渠的历史价值、文化意义及当代传承展开探讨。
灵渠,这条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人工运河,恰似一部镌刻在大地上的民族交融史诗。“我们正以申遗为契机,整合文旅资源、深挖历史价值,让这条流淌两千年的运河‘活’起来。通过此次与广西师范大学的合作,推动灵渠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兴安县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红华说道。
近年来,从灵渠博物院建设到“灵渠人家”文旅品牌打造,兴安正以实际行动擦亮这张“文化名片”,让千年运河成为讲述民族团结故事的生动课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灵渠作为古代中国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不仅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见证。”广西师范大学校长、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院长孙杰远教授表示,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对灵渠的研究,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术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灵渠文化保护、开发、研究等方面展开了交流。
双方将持续挖掘灵渠的文化内涵,围绕灵渠文化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推动灵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张超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