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融水苗族自治县山区的水稻已进入生长阶段。安太、白云两乡以有序的方式展开田间的各项管理工作,并首次利用植保无人机开展绿色防控。
在安太乡培地村的稻田上空,两架植保无人机在技术员的熟练操作下低飞而过,均匀地向稻田投放赤眼蜂,开展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示范。负责实施该项目的企业负责人介绍,绿色防控工作效率高,一天一台植保无人机可以作业2000亩。无人机飞防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显著提高了作业速度,还确保了防治效果。
利用植保无人机投放天敌赤眼蜂防控水稻螟虫,可以实现精准投放、精准防治、大面积统防统治,达到农药减量控害、降本增效的目的,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青睐。
“今年我们是第一次使用无人机投放赤眼蜂防治,这个办法很好,没有农药残留物,村民表示很满意”。安太乡培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贾绍勇说。白云乡大湾村村民刘平昌感慨地说:“现在在我们大湾搞这个绿色防控,减少了我们的劳动力、减轻了负担”。
通过植保无人机进行田管作业,不仅有效缓解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降低了管护成本,还显著缩短了防治周期,提升了防治效果,为粮食的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据了解,这是融水山区乡镇第一次使用植保无人机作业,也是第一次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绿色防控。
融水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杨雪梅介绍:“我们这个项目总投资48.5万元,核心示范区是5000亩。我们的目的就是能够减少农药使用量20%,每亩减少成本60元左右”。
同时,安太、白云乡还举办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通过培训一批掌握和善用绿色防控技术的带头人,提升主体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黄 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