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十年成果展”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幕。由广西民族大学选送的钦州坭兴陶作品《瑶乡》《佛法于心》、麽乜作品《民族团结 军民一家》《合抱纳福·麽乜萌趣置物篮》,以及彩调音乐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亮相成果展,展现广西非遗的魅力。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底。
据悉,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2015年起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10年来,先后有149所院校举办1400余期研培班,直接培训非遗传承人5.1万人次;各省(区、市)同步开展研培工作,参与院校超过200所,惠益传承人群超过20万人次。
百色市右江壮族麽乜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广西工艺美术大师朱少燕是该项计划的受益者之一。这是她第一次携作品亮相北京。作品《民族团结 军民一家》突破传统麽乜造型,将军人护国与各族儿女携手相拥的动态定格,用古老针线讲述当代家国故事。
据了解,麽乜是百色市特有的壮族传统饰物,其造型为一个张开四肢环抱龙珠的勇士,制作工序包括身躯缝制、龙珠制作、组装缝合等。2012年,右江壮族麽乜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6月13日至16日参展期间,朱少燕不仅在与各地传承人的交流中得到启发,更从观众的赞誉中收获信心。“我原来对自己的作品不够自信,没想到这么受欢迎。之前我们的产品主要在广西区内销售,以后我们要努力让这个小娃娃走出广西,走向全国。”朱少燕说。
(本报记者 韦颖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