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民族博物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重点展示和宣传中华文明灿烂的历史以及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成就,深入挖掘和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该馆先后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广西民族博物馆深入挖掘文物藏品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全面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大民族团结进步见证物保护力度,重点征集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多民族共同创造历史、共同维护祖国统一、巩固边疆安宁的历史物证,以及各民族在构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历史发展进程、在稳边固边安边兴边中的贡献与代表性人物事件、“广西民族团结进步典型案例”相关的实物实证资料,累计征集5万余件(套)。
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围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围绕铜鼓文化、民族纺织品、花山岩画等方面开展课题研究87项,发表论文559篇,出版学术著作、科普读物等38部,将研究成果有效转化成专题展览,充分发挥民族博物馆在边疆民族地区稳边固边兴边安边的积极作用。
打造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广西模式”,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核心,辐射广西各地建设多个民族生态博物馆,对民族地区的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乡村振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示民族团结历史
突出展示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展陈思路,构建以基本陈列为主,各类专题展览为辅的陈列展览体系,全面、生动地展示广西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的累累硕果。
2024年6月至10月,广西民族博物馆推出民族地区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展——“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文化展”,通过295件(套)文物展示广西各民族为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展现广西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展出期间共接待观众67万人次。
固定陈列“五彩八桂——广西民族文化陈列”,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广西民族文化。“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展”全面、系统地展示铜鼓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突显铜鼓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壮族文化展”展示广西壮族人民与其他世居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的突出成就和文明,该展获评“新时代博物馆百大陈列展览精品”。
推出系列临时展览100多个。策划推出“大美中华——五十六个民族风采展”等多个原创性临时展览、“五彩八桂——广西民族服饰文化展”等主题系列展览,引进“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等多个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临时展览,向世界展示多姿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
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广西民族博物馆多维度发挥阵地作用,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讲解组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等荣誉。每年“三月三”期间创新推出“畅享民歌”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9届,挖掘原创民歌约3000首。创办广西民族志影展,搭建全国性的民族志纪录片交流平台,以纪录片的形式展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该影展已连续成功举办7届,征集影片1000余部,创新性地探索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形式和新方法。
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系列社教活动1000多场,受众人数约500万人,其中主题研学教育活动450场,为超50万名中小学生提供研学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寻壮美家园”研学课程入选“2022年研学实践教育精品课程”。加强与地方高校、中小学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育“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进课堂,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矩阵,拍摄《馆长说》等线上系列短视频、直播等超200条,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凝聚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近年来,广西民族博物馆不断提升服务接待水平,年均接待观众超120万人次,讲解接待逾1000批次。广西民族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充分挖掘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丰富的文物资源,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持续擦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宣传教育阵地和展示窗口这一品牌。
(来源:广西民宗委 广西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