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交流
3上一版
 
田东:三色融合绘新篇
推进壮美广西边疆治理的思考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5年6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田东:三色融合绘新篇

□ 姚敦波
 

田东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构建“红色基因凝聚人心、蓝色治理保驾护航、绿色产业创造财富”的三色融合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团结进步新路径。该模式以红为魂筑牢思想根基,以蓝为脉构建治理体系,以绿为底推动共同富裕,形成“三色互融、三链同构、三感共升”的民族团结新格局。

红为魂:以红色基因筑牢团结之基,凝聚思想共同体

田东县以红链铸魂,深挖红色资源富矿,精心构建“保护、传承、教育”三位一体育人体系,赋能群众幸福感,激活县域发展红色动能。

守护红色根脉,共筑精神家园。 作为右江革命核心区,全县拥有40余处红色遗址。坚持“修旧如旧”原则,重点修缮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百谷红军村陈列室等核心教育基地,年均接待量突破30万人次。着力打造“右江河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思林镇龙邦安置点至经正书院),沿线布局10个示范基地、6个同心文化广场和14条文化长廊,串联形成县域红色教育矩阵。

赓续红色文化,深化情感认同。 创新传承载体,将红色文化“六进”工程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深度融合,形成“红色文化+民族团结”双轮驱动格局。推进文化交融,创作《百谷烽火情》等革命题材作品6部;以排歌、嘹歌等民族艺术演绎红色故事,打造《春到右江》等沉浸式情景剧5部。创新“红色文化+新媒体”传播,依托抖音、微信视频号、政府公众号等平台打造“线上传播-线下体验”立体宣传。三年来累计举办红色故事会、文艺演出逾2500场次,覆盖群众20万人次,让红色基因成为各民族共同的情感纽带。

厚植红色教育,引领团结进步。实施校园启智润心“红烛先锋”工程,开设红色文化课堂,组建400余名“红领巾讲解员”队伍,开展“重走红军路”等活动480场次。实行干部铸魂赋能“全员培训”工程,年均组织红色研学6次,开办专题研讨班2期。开展基层聚力凝心“红耀芒乡”工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红色电影放映、革命历史讲座1300余场次,培育“红色网格长”“红色楼栋长”等骨干力量,织密全域覆盖的红色精神血脉工程。

蓝为脉:以治理共享架起连心之桥,构建发展共同体

田东县以蓝链固防,构建民族互嵌、法治保障、社会共治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推动各族群众在共建共治中安全感显著提升。

易地安置开启互嵌式发展新路径。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创新实施“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四共机制。1.5万名涵盖9个民族的搬迁群众实现“插花式混居”,配套建设学校、卫生室等设施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党支部+合作社+搬迁户”模式,发展芒果种植、来料加工等产业项目20余个,年均举办就业培训100余期,确保有劳动力家庭每户至少1人稳定就业。广泛开展“节庆共庆”等活动,有力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法治建设筑牢公平正义保障线。创新“法律服务+矛盾化解”治理机制,深化“平安田东”建设。建成智慧安防小区36个,社会治安满意度连年提升、位居全区前列。构建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183个,培养“法律明白人”500余名。推广“多元协商+民主议事”模式,在社区成立“石榴籽议事会”,农村组建“乡贤调解队”。三年来累计解决群众诉求1.2万件、调解纠纷3000余起,成功率高达98%。

网格织网提升社会共治新效能。健全县乡村三级民族工作网络,将民族宗教事务精细纳入网格管理,构建“五位一体”共治格局。创新“民族工作+志愿服务”模式,组建“红石榴志愿服务队”,累计深入172个村(社区)开展政策宣传、助老扶幼等活动3800余次,全面营造“有事大家帮、有难共同扛”的和谐共融氛围。

绿为基:以产业交融织就幸福之网,锻造命运共同体

田东县以绿链夯基,构建起“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的产业协同发展体系,让各族群众在共同富裕中增进共同体意识、提升获得感。

特色农业,芒果产业绘就共富图景。全县芒果种植面积达34.21万亩,覆盖5.44万农户,户均年增收2.23万元。培育 出40多个芒果优质品种、28个芒果商标品牌,建成国家芒果种质资源圃和芒果研究院,研发推广绿色防控技术20余项。全国人大代表陆弟敏的技术服务辐射至云南、贵州等省份,全国三八红旗手陆秀缎牵头成立的芒果种植合作社,带动2000余户各族群众发展标准化种植。创新“芒果+文旅”模式,举办芒果文化节、采摘体验等活动,年吸引游客20万人次,实现“芒果红、旅游火、群众富”的良性循环。

工业转型,绿色发展激活经济动能。以“五园一县一区一基地”为载体,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升级。田东石化工业园区建成13个科技研发平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7家,其中锦鑫化工焙烧炉节能改造技术年节能0.63万吨标准煤。新兴产业方面,布局新材料产业园和新能源基地,引进中广核等龙头企业,形成“传统产业提效、新兴产业崛起”的工业格局。园区内少数民族员工占比达38%,各族工人在技术创新、技能竞赛中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文旅融合,民族风情点亮团结名片。创新发展“田东之夜”“恩隆文旅”等文旅产业,打造“红色研学+民俗体验”旅游体系,推出“挺进右江”“运枪小道”等4条精品线路,年接待研学团队超1200批次。深度挖掘10个乡镇特色文化,打造“一镇一节”民俗品牌。景区设立非遗工坊,培养壮族刺绣、瑶族银饰等传承人156名,带动3000余名群众从事民族手工艺产业。开发龙须河水上观光、芒果小镇、研学体验等多元业态,让各族群众在感受“红色田东,大美右江”中共享文旅红利,共增“五个认同”。

田东县“红蓝绿”三色融合模式,将红色基因的精神引领力、蓝色治理的制度保障力、绿色产业的经济驱动力有机结合,形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闭环。该模式实施以来,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1年的1.93万元增长至 2024年的2.37万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群众知晓率达98%,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3上一篇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