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交流
3上一版
 
田东:三色融合绘新篇
推进壮美广西边疆治理的思考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5年6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进壮美广西边疆治理的思考

□ 刘香婷
 

治国先治边,治国必治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边疆治理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2014年4月15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首次提出,阐述边疆安全成为总体国家安全中直接、集中、典型的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边疆、情系边疆,多次赴新疆、西藏、内蒙古、广西、云南等边疆地区考察,他强调“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同时是革命老区、边疆地区”。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同国家安全紧密相关。广西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广西,拥有1020公里陆地边境线、1595公里海岸线。

作为广西的党员干部,我们要坚决牢记领袖嘱托,感恩加压奋进,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把边疆治理摆在重要位置,做好“边”的文章,大力推动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

突出“边”,全面启动“清底”普查工作。我们通过启动全区“边疆边情”专项普查工作,以边境沿线地区为资源普查重点区域。建立以宣传、政法、民宗、公安、大数据等部门联合协作的工作组,形成“自治区把方向、市级总协调、属地当骨干、村委为基础”的专项普查体系,研究制定“广西边情”专项普查标准体系、工作规程、技术规范、成果要求等,开展数字化、智能化、立体化的全面普查,不漏一户、不少一米,科学分类、整理建档,依托普查成果,形成《广西壮族自治区边疆情况目录》,建立系统性“边疆动态”专题数据库,即时报送自治区相关领导和部门,供治理决策参考。

突出“优”,结合产业发展边境经济。我们要充分利用边境地区的资源优势,推动边境地区产业发展的多元化转型。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广西8个边境县(市、区)立足边境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地理区位优势、民族风俗文化等优势禀赋,有效甄别具有本地比较优势与市场潜力的产业形态,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的产业发展模式。具体而言,一方面,基于边境地区特殊的地缘区位优势,以友谊关、东兴、龙邦口岸为重点,打造强化内外联动、岸城一体、三产融合的口岸经济,强化服务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力,构建以“口岸+物流”“口岸+贸易”“口岸+产业”为核心的多元化“口岸经济+”体系,加快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着力显现沿边产业园区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作用。另一方面,融合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以百色、崇左为重点,全面巩固蔗糖、茶叶、水果、山茶油等特色种植产业,积极发展以中越边境游为代表的文旅产业。通过“AI赋能”,鼓励“边境文艺”和“红色边境”等主题创作,开办微电影、短视频创作和展播,积极争取中宣部、文旅部、国家民委等部委的支持力度。重点把“边境文化”与干部教育、研学旅行、红色旅游等相结合,打造“红色边境之旅”等精品线路,扩大“边境游”应用场景和范围,打造广西“红色边境”个性品牌,讲好广西人民守边固边的感人故事,讲好各民族守望相助的故事,讲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彩故事。

突出“民”,加大公共服务兜底责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边疆治理,必须坚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我们继续完善边境地区水、电、路、网、通信、物流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边境地区的就业、医疗、教育、住房以及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的民生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通过扩大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共同需求和基本需求。在这一过程中,特别要强化政府在民生建设方面的兜底责任,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到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再到老有所养、弱有所扶,覆盖边民衣食住行等方面。边疆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既是边疆治理优势和效能的生动体现,也蕴含和合共生理念,强调各民族和谐共处、共同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效样板。同时,力争在边疆毗邻地区实施一批“小而美”、基层群众感受度高的可持续发展民生援助项目,促进双边民心相通。

突出“绿”,持续筑牢生态安全防线。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特别是沿边地区作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涵养区和物种基因库,同时也是生态脆弱区域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对于全国甚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稳定、水资源供应、新能源建设等有着重大影响。构建祖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必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当前,我国正在有序推进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新战略,目前首批已经确定三江源、东北豹虎等5个区域。广西要积极争取纳入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同时,通过“AI赋能”精准计算确定边疆地区环境的生态承载力,设置一个动态区间并设定相关社会经济建设的开发强度,科学划定边疆生态安全屏障红线,建立边疆生态安全屏障红线保障机制和生态风险预警机制,配套完善触碰红线的惩罚制度。要注重加快推进对农牧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领域内部的结构转型和升级,推动建设绿色生态园区,以科学规划推动产业布局的绿色化,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提升新兴产业在总体产业结构中的占比。要健全跨境生态治理合作的体制机制,加强与周边国家生态保护政策与生态环境数据的共享、交流,主动在跨区域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合作和协调解决跨境污染等领域发力,有助于我国推动面向周边国家的环境外交并提升在全球环境治理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有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