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越稠芳迹,安州独占鳌。”在古城钦州,人们站在平陆运河出海口的江滨路、中山路与三马路交叉路口“占鳌巷”上,便可醒目地看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批历史文化街区——占鳌巷历史文化街区”路牌。
钦州古称“安州”,2000多年来,就是华南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时至今日钦州又成为一处欣欣向荣的国际陆海贸易口岸,亦是一座知名的文旅城市。
都说:“长河五千年、文明一脉承。”今日来钦州的游客,总会慕名游览“占鳌巷历史文化街区”。该街区包括:占鳌巷、刘永福故居“三宣堂”以及板桂街。占鳌巷的历史颇有渊缘,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因临近文昌阁鳌鱼洲,其形状是两头尖,而在钦州方言中,“尖”与“占”谐音,加之古有“望子成龙”“独占鳌头”的愿望,1942年起名为“占鳌街”,2003年改名为“占鳌巷”,并一直沿用至今。
尽管四周是繁华的大马路,可步行期间,却不闻喧嚣之声。漫步在古朴典雅的古巷上,就仿佛在品赏一杯香茗,分外香淡而清新。
和其它边陲小城镇一样,占鳌巷家家户户门口都插着五星红旗,就在如此安详和谐环境中,却传承着浓浓的家国情怀:从古巷里传出的歌颂刘永福打番鬼故事和山歌,所叙说的话题,发自群众内心的深处,历经数百年的叙述增值,成为当地各族群众的集体记忆和文化符号。
乡亲们认为:刘永福是个有情义、有担当的英雄豪杰。当年对遣散回乡的黑旗军将士,由刘永福本人出资,进行妥善安置;而对那些牺牲将士的遗孀遗孤,老将军特地把他们安置在占鳌街上,为的是方便日后照料。
据说某年遇到久旱,刘老将军去探望占鳌巷的乡亲们,途中遇见一名姓王的寡妇,得知她好些天颗米没沾时,命人开仓赈灾。隔日刘永福又召见了王寡妇的儿子,拿出银两资助孩子读书,既是勉励王寡妇的儿子,也是希望占鳌巷其他孩子,像他们的父亲一样,做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果然,在老英雄勉励下,王寡妇的儿子更加发奋读书,最终“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至此之后,刘永福资助贫困学子的佳话,就成了一段美丽的传说,占鳌巷也就成为文化底蕴极为浓厚的街区了。
1962年,田汉访问占鳌巷与三宣堂后,特地作了《访刘永福故居》七律诗一首:“古越崇宏有故枝,渊翁风骨自雄奇。守台岂敢辞金印,抗法争先举黑旗。垂老不忘天下事,岁荒常恤里人饥。至今龙眼飘香处,犹似将军系马时。”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高度概括了占鳌巷与三宣堂的人文历史关系。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追溯本乡本土的历史文化的源流、探究它的传续、前瞻它的走向,对于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立根铸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凝心聚力,都有着特殊的教育意义。
(饶甘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