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宁明:保护花山岩画 传承文化血脉
龙胜:搭新台 唱好戏
田东:以民俗文化奏响民族团结乐章
罗城:感受科技魅力 欢乐度过“六一”
环江:文化传承润童心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5年6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明:保护花山岩画 传承文化血脉

 

在广西左江流域的明江畔,数千幅赭红色岩画历经两千余年风雨侵蚀,依旧以震撼人心的视觉语言诉说着骆越先民的智慧与信仰。作为中国首个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自2016年申遗成功以来,宁明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以“守正创新”为核心理念,构建起“保护—传承—利用”三位一体的花山岩画文化发展体系,让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科学保护:筑牢文化遗产“生命线”

作为世界级文化瑰宝,花山岩画保护始终遵循“保护第一、传承优先”原则。宁明县创新构建“人防+技防”立体监测体系,通过水上巡航与陆地巡查相结合的方式,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实时采集岩体裂隙、温湿度等关键数据,并与国家文物局监测平台实现数据互通。同时,建立“三级管控”制度,将遗产区、缓冲区纳入法治化管理轨道,累计投入资金超1亿元,分三期实施抢救性保护工程,确保岩画本体安全。

在非遗传承方面,成立花山文化研究院,系统开展岩画符号破译、骆越文化研究等学术工作,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文艺创作。目前,全县已建成4个自治区级非遗传承基地,培育73个非遗项目和39名传承人。创新设立“崇左花山日”,通过“三月三”骆越王祭祀大典、花山拳课间操等特色活动,构建起“教育传承+节庆活化+社区参与”的立体化传承网络,形成全民守护文化遗产的生动局面。

创新发展: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

宁明县以“世遗+”战略为引领,打造现代化文旅产业体系。通过实施花山景区提质工程,建成骆越文化宫、花山温泉谷等核心项目,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4 年数据显示,全县旅游接待量突破7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70.2亿元,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良性互动。

创新“文化遗产+”融合模式,推动花山元素向特色农业、文创产业等领域延伸。建成小龙虾加工产业园、非遗就业工坊等产业集群,开发“花山红人”IP 系列文创产品,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3300万元。培育500余名双语导游和文化志愿者,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让游客在互动中感受骆越文化的独特魅力。

开放交流:拓展文化遗产“影响力”

宁明县积极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打造“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新地标。常态化举办“宁明花山国际文化旅游美食节”“东盟青年文化交流周”等品牌活动,开通花山岩画至越南下龙湾跨境旅游线路。2023年与越南邻近4县建立官方合作机制,开展联合申遗、艺术展演等跨国项目,推动花山文化走向世界。

借助数字技术赋能,建设花山国际传播中心,运用 VR、AI 等技术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让静态岩画“活”起来。通过举办国际文创设计大赛、出版多语种学术著作等方式,多维度阐释花山文化内涵。如今,花山岩画已成为广西对外文化交流的“金名片”,年均吸引超30万境外游客探寻骆越文明密码。

经验启示:以文化振兴赋能高质量发展

宁明县的实践表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需把握三个关键维度: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在守护文化根脉中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以文化产业促进共同富裕;立足本土特色与国际视野,通过跨文化对话提升文化软实力。唯有如此,方能让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续写华章,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贡献地方智慧。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宁明县将继续以花山岩画为纽带,深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升级,让世界通过花山读懂中国,让花山文化成为照亮人类文明的璀璨星辰。在守护与传承的接力中,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正书写着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崭新篇章。 (陆 洲 陆 飞 李 翔)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