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梧州市博物馆: 彰显“铸牢”责任与担当
宁明:文化盛宴激活乡村活力
八步区:多彩非遗进校园
罗城东门镇:农家书屋育新风
龙胜:龙脊古树茶祭茶节精彩启幕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5年4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梧州市博物馆: 彰显“铸牢”责任与担当

 

梧州市拥有4100多年的文明史和2200多年的建城史,因其“居五岭之中,开八桂之户,三江襟带,众水湾环,百粤咽喉,通衢四达”的重要地理位置,长期成为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之一,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枢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梧州市博物馆作为展示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深挖馆藏资源、拓展宣教形式、加强馆际合作等一系列举措和实践活动,积极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阵地作用。

深挖馆藏资源,展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印记。梧州市博物馆聚焦“让文物发声,让历史说话”,对馆内7530件(套)馆藏品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背后所蕴藏的各民族在岭南地区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和故事,以丰富详实的文物史料印证“岭南各族人民与全国各民族一道,共同开拓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史实,生动展示岭南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所作出的独特贡献,助力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整的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如东汉羽人铜灯以中原制造技术为骨,融入岭南艺术风格,绽放出南北文化交融互鉴之美;赵佗“南下”的历史,生动诠释了岭南自古就是祖国辽阔疆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民族血脉相融、情感相亲,是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

拓展宣教形式,增强历史主动与文化自信。梧州市博物馆积极发挥“立体教科书”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宣传教育实践的全过程各方面。在讲解词、展陈展示、展览线路等内容上广泛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让各族群众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共同体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创新宣教形式,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和互动体验设施,精心策划“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文化探寻活动”“民族文化大讲堂”等沉浸式互动体验活动,通过图、文、视频、实物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展示岭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让各族群众在参与体验中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断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聚焦青少年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社会大众等不同群体,开展“套餐”服务。如开展 “流动博物馆” 进基层活动,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联合各中小学开展“铭记抗战历史 赓续红色血脉”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引导各族青少年不断增进“五个认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梧州市博物馆作为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每年吸引观众超20万人次。

加强馆际合作,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梧州市博物馆积极加强与市内外其他博物馆的合作,整合资源优势,共同开展文化交流与学术研究活动。与广西民族博物馆联合承办 “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文化展”,汇集广西各地区的特色文物,全面展示了广西多民族文化的魅力,凸显了广西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独特地位和贡献。与广东等地的博物馆开展跨区域合作,共同举办 岭南文化溯源展、“南越王·行”巡展、红线女的香港情节——红线女与香港专题展等,深入挖掘岭南地区各民族融合发展史,为研究岭南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和学术支撑。发挥“头雁效应”,馆长带领团队到李济深故居、蒙山文史馆等10余家全市各地的文博场馆、景区景点开展实地指导,不断丰富完善文博文旅解说词讲解内容,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能动性,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莫火敏 陈 睿)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