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族宗教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河池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当好最强排头兵 画成最大同心圆
意大利华商侨领邕城探访民族交融新实践
龙胜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进广场活动
桂港学子同采茶共叙民族情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5年4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池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当好最强排头兵 画成最大同心圆

▲2023年,环江各族群众载歌载舞欢庆贵南高铁环江站通车。 王淙岳 摄
 

在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中,河池市民宗委认真履职尽责,当好排头兵,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丰富和打造“7+N”特色品牌,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根河池山山水水,画出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最大同心圆。2023年12月河池市民宗委获评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24年1月,河池市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构筑四梁八柱,民族工作有序有效

连续4年来,市、县(区)两级党政班子都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2024上半年,全市各级党校开展24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各类中小学开展主题实践教学等600余场次。

这是河池市党建引领、凝聚力量推动“两个纳入”“三个赋予”落地落实,推动民族工作“风生水起”“蔚然成风”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河池市民宗委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扎实构建齐抓共管民族工作机制,牵头起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河池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扣紧压实各级各部门在民族工作中的责任,形成“四级书记共同抓”的民族工作机制,真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用好统筹协调的“指挥棒”,推动民族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树起“方向标”,构建“7+N”特色品牌,探索推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党建、+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共建模式,形成一行业一特色、一领域一特点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格局。

2017年以来,全市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6个,自治区级、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分别为69个、99个。2024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调研广西时召开的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座谈会上,河池市代表广西14个设区市作经验汇报发言。

坚持发展优先,民族工作有形有感

河池是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占比85.6%,是广西设自治县数量最多的市,也曾是广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级市。

“以前,我们这里大多数人住的是篱笆房。村里不通路,建房子材料只能肩挑背扛, 2020年村里通了水泥路,我用车子运输材料,半年时间建成村里第一幢楼房。”河池市南丹县八圩瑶族乡汉度村懂度屯村民唐伟松回忆村里巨变时说。

2020年,河池81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在河池,像唐伟松一样过上好日子的还有76.52万人。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希望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一封脱贫汇报信,一首十颂党恩歌”。牵头组织各地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小康社会的伟大成果作为生动教材的感恩教育,营造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浓厚社会氛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把每年5月20日作为“感恩奋进日”,激励全县各族人民饮水思源、知恩图报。

在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河池市民宗委算好民生账、长远账和发展账,将民族工作融入脱贫攻坚、融入乡村振兴,加快落实“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促进各民族同胞共同富裕。2019年以来,用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6.7亿元,聚焦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发挥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及产业项目1001个;创新打造南丹朵努社区、天峨长安家园社区等一批互嵌融居安置点,推动全市121个易地搬迁安置点18.13万名各族群众安心移居、和谐相处、共谋发展,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等全方位嵌入融合。落实民贸民品贴息政策,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民族手工业等特色产业,促进“丹泉”“九千万”等一批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河池市“四个先行示范”“五治融合”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突出特色优势,民族工作有声有色

“一花独放不闻香,民族团结力量强;好比千滴万滴水,汇进河里变海洋……”2024年7月20日,在社区说起河池民族团结进步,河池籍广西歌王谢庆良、黄月香顺口就唱。

河池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街头巷尾、公园小区,随处可见三五成群唱山歌的群众。近年来,河池市民宗委依托历史悠久、各具特色、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今年广西“三月三”期间,金城江区开展“广西三月三·金城嘉年华”中华民族文化大展演·民族团结宣传暨供销大集活动,吸引2000余人现场参与,线上直播浏览量高达10万人次;南丹县开展“狼兵演武彰雄魂 非遗巡展秀华裳”三天巡游展演活动,#乐游南丹三月三#话题阅读量突破90万。

如今的河池,壮族蚂拐节、依饭节、分龙节等民族节庆活动成为各族人民欢歌颂盛世的重要节日,每年吸引约二三十万游客参加。

落实旅游促“三交”计划,推行景区带民族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两带两加”旅游产业模式,河池“千家瑶寨·万户瑶乡”移民安置旅游景区入选国家乡村振兴局推广的15个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之一。联合多部门深入挖掘河池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国家级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荣获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广西“十佳案例”,民族歌剧《拔哥》荣获第四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河池籍作家东西长篇小说《回响》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河池籍壮族作家凡一平的作品《上岭恋人》获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中短篇小说奖,新疆东乡族翻译家艾布用维吾尔文翻译的河池籍作家红日作品《驻村笔记》获翻译奖。

(来源:广西民宗委 广西民族报)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风采

听模范故事 学身边先进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