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下一版4
 
重要新闻
广西民族报
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4%
全国博物馆馆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培训班座谈会在京召开
桂林师范学院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揭牌
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
三江:美丽家园胜画卷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4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

 

近日,两则图片亮丽的新闻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今年泼水节,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万人共享“泼天”快乐;而在贵州省台江县苗族姊妹节上,万名各族同胞以绚丽多彩的精美服饰,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

这几年,各地民族文化活动频频“出圈”。从云南目瑙纵歌节的“万人狂欢派对”到“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释放出“一节带百业”的集群效应;从贵州榕江举办的“村超”到贵州台江的“村BA”,热血赛事点燃乡村激情……民族特色正以传统文化的创新呈现、现代表达,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热议,形成破圈效应,成为带动地方经济、促进文旅融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

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在当今时代,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文化是内核。群众喜闻乐见、游客纷至沓来,点赞的是优秀传统文化。晚会、体育比赛常有,舞台、T台不难搭,但要做到引人入胜、别出心裁,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有新颖的表现形式。“村BA”中,参赛球员来自当地各族群众,解说员在普通话和方言之间不断切换,中场休息啦啦队表演民族特色歌舞,比赛获胜的奖品是黄牛、香猪等农特产;云南泼水节则把云南少数民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进行全方位展示……只有立足多彩的民族文化、淳朴的乡俗民风等资源禀赋和深厚底蕴,因地制宜、精准定位、深入挖掘,才能形神兼备,打造以景动人、以情留人的民族品牌。

创新是关键。“广西三月三”节庆活动品牌的打造具有启示性。经过多年深耕与推广,“广西三月三”品牌影响力、社会知名度持续攀升,已从传统的民族节庆演变成广西的重要文化符号与旅游名片。今年的活动上,人工智能的加持成为一大亮点:超高仿真机器人“阿牛哥”与“新刘三姐”真人合作进行对唱;宇树人形机器人穿上壮锦马甲,携手广西街舞少年解锁“科目三”新玩法……现代科技和传统民俗相结合,非遗元素与时尚潮玩相碰撞,其“古歌新唱”的模式,为民族文化活动提供了“传统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实践范本,不仅赋予民族传统节日新的活动内涵与表现形式,更成为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的点睛之笔。

人民是主体。全网刷屏,“村BA”“村超”凭什么?答案就蕴藏在广泛的群众性之中。让群众唱主角,比赛既是一场球员和球迷的大联欢,更是一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聚会。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让各族群众的生活更加充实起来,频繁的互动,让邻里关系越来越和谐融洽……如今,各地纷纷借鉴经验,积极推动村民、手艺人、青年创客成为文化叙事的主角,政府与市场扮演“搭台者”而非“主导者”,充分尊重人民主体、人民主创、人民主推,促进群众不竭的创新创造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共同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民族特色在活化利用中,成为流淌在生活中的鲜活日常。这种“活态传承”,也会润物无声地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中国民族报 周宛霖)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