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来宾市着力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多元化群众体育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充分发挥体育的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以设施共享促进空间互嵌。加大配套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形成“1+2+2+4+N”(“1”为1个体育产业聚集区;“2”为1个全民健身生活圈,1个郊野运动休闲圈;“2”为2个全民健身带:红水河全民健身带、凤良全民健身带;“4”为4个体育中心:来宾市体育中心、城南体育中心、凤凰体育中心、迁江体育中心;“N”为由8个体育主题公园、5个健身休闲农庄、6个水上娱乐区、7个体育运动休闲基地、各街道级和社区级体育设施为实施主体形成的体育健身圈)的体育设施空间布局框架体系。不断完善市、县、乡(镇)、村四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全市6个县(市、区)实现体育馆“全覆盖”,市、县体育公园、健身步道、乡镇文体广场、公共体育场馆等设施逐步完善,66所学校体育场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基本形成城乡“10分钟健身圈”。
以群赛互动增进情感共鸣。积极举办多元化赛事活动,不断提升来宾市“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广西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示范市”的知名度。承办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的赛艇及皮划艇(静水)两个比赛赛项、2024年全国体校U系列田径锦标赛广西赛区(资格赛)、2024年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等国际国内体育赛事。通过比赛结交友谊、交流文化,展现中华民族和合与共的精神内核。举办“天下来宾”马拉松赛、“世界瑶都·康养金秀”环大瑶山自行车赛、“魅力黔江”千人畅游活动等特色品牌体育活动,实现“一场赛事就是一次民族团结嘉年华”的深度互动场景。开展全民健身主题系列活动,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此外,来宾市还将体育、旅游、生态、文化等有机融为一体,积极挖掘、培育体育产业精品项目。
以体教融合强化认同根基。实施体教融合学校体育训练办学机制,在广西首创实施加强体育训练、推进青少年体育发展工程,推动体教融合由“有形融合”向“深度融合”转变。全市中小学校以足球、篮球、羽毛球和民族传统体育等青少年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为重点,“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学校体育模式遍地开花。全市共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3所,自治区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9所,国家级篮球特色学校13所,自治区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7所。全市中小学因地制宜开展民族文化体育活动。同时,依托“广西三月三”等民族传统节日,常态化开展竹竿舞、抛绣球等民族体育展演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覃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