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论
3上一版
 
解码城市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现代化的“梧州风景”
贵港:“四聚”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篇文章”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5年4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贵港:“四聚”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篇文章”

□ 谭 圣
 

近年来,贵港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部署要求,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全市工作各领域全过程,扎实做好“四篇文章”,统筹推进“五个家园”建设,不断开创贵港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加强党的领导上聚焦,做好“列入融入纳入”文章

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持续巩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列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重点内容,列入干部教育和党员教育常态化学习内容,促进党员干部对“十二个必须”的知晓度和理解度不断提高;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领域,纳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市委党建工作要点、意识形态工作要点,纳入领导干部考核管理和政治素质考察考核重要内容,纳入市委巡察工作方案、政治监督重点清单和督查检查考核计划、年度综合绩效考评等,不断强化政治引领作用,不折不扣落实“两个纳入”要求。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部署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检查调研,督促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增强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在贯彻主线要求上聚责,做好“有形有感有效”文章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7+N进”活动,以有形之魂、有感之举、有效之方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强化品牌集群建设。大力实施巩固提升成果、补短板强弱项、工作实践创新“三大行动”,持续提升“和为贵”文化工程、红石榴培根铸魂工程、党建引领网格管理“红格善治工程”三大品牌,各级各部门主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主责主业,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践内涵不断丰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精心打造“心连心”化工项目创建示范点,打响由“国字头”向“民字头”延伸的民族团结进步新品牌,全力打造主题鲜明、具有贵港辨识度的创建品牌集群。

强化宣教阵地建设。持续健全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统筹线上线下资源,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场所资源和优势,推进图书馆“红石榴书屋”建设,积极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宣传推介,创新打造“道中华”数字阅读区;推进博物馆挖掘整理桂林郡遗址、罗泊湾汉墓群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建强用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阵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思政课、历史课的重要内容,用好统编教材《中华民族大团结》,积极在各级学校试点开展“道中华小课堂”,发挥好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阵地作用。

强化平台载体建设。连续7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今年活动创新打造八大主题展区,集中宣传展示贵港市实现全域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示范区工作成效。精心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建成教育实践基地17个,同心文化载体67个。以“广西三月三”等民族节庆为契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通过拓宽路径与丰富形式相结合、线上点对点与线下面对面相结合,不断创新丰富活动平台载体,推动各族群众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精神家园建设上聚力,做好“交往交流交融”文章

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广泛开展跨区域协作。深入实施“三项计划”,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跨区域协作,推动东西部、南北方研学旅游、产业合作、人才交流的“双向奔赴”走深走实,形成港北区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广港两地石榴红”、港北区与黑龙江省佳木斯桦川县建立友好县区战略框架合作、港南区与青海省贵德县建立互通联动协作机制、平南县与周边“四市六县”结成“六县联盟”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等一批经验做法,港北区作为广西唯一案例入选国家民委编印的《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典型案例汇编》。

积极开展群众性活动。全面实施“荷城大舞台周周演、石榴籽大讲堂月月讲、‘和为贵’文化节年年和”的系统性群众文化工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组织创作《压舱石》《谭寿林》《葵花向阳》等一批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贵港特色的文艺精品,形成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连续13年举办荷文化系列活动,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文艺会演、成果展览和联谊交流等活动,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统筹开展综合体建设。依托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积极筹办第一届桂澳大藤峡经贸文化研讨会暨桂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全力打造全国、全区粤港澳大湾区国情教育基地、水情教育基地、研学实践基地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五位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教育实践基地,促进贵港与港澳在经贸、文化、旅游、教育、科技等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地在交往交流交融、就业创业兴业中发挥作用,为广西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提供有力支撑,有关经验做法获中央统战部肯定。

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聚能,做好“共建共治共享”文章

坚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抢抓自治区“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和平陆运河建设重大战略机遇,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三年攻坚行动,围绕"12344"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平陆运河贵港经济开发区“一区五园五中心”,重点培育绿色化工、木业家居、粮油食品加工、冶金建材、能源电力、现代纸业等六大产业集群,做优做大新能源电动车、纺织服装、船舶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五个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物流业、文旅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构建高质量发展场景,壮大发展新动能,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

构建互嵌式发展环境。持续完善民族聚居地区公共服务和配套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易地搬迁安置区治理水平,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市10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及周边新建和改扩建配套学校27所、医疗机构共18所、休闲健身场所11个。完善各民族融入城市的政策措施、制度保障,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打造“红色一家”“先锋物业”“幸福邻聚里”等各族群众融居品牌,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

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把民族事务纳入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创新实施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红格善治工程”,探索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格”工作机制,全市设置“两类四级”网格3.3万个,配备网格员6.7万人;综治网格治理率先在广西实现城乡全覆盖,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建设,坚决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多年来,贵港市没有发生违反党的民族政策或影响民族团结的案事件。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