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常把一句话挂嘴边:“生活有点苦,吃点蜂蜜就甜了。”她坚信,勤快的赶花期才能有好蜜。她是一位年轻的“老蜂人”——柳城县东泉镇中段村上中段屯的吴素英。
尝到甜头
吴素英是一个双眼专注有神,开口说话时脸上还带着笑的女孩。接受采访时,她正和家人忙着把蜂场里的行李物品、蜂蜜桶一一搬上大货车,往下一个采蜜点迁移。
“我清晰记得爸爸教我第一次打开蜂箱时的惊喜。一层一层的蜜坯,空气中弥漫着蜂蜜的清香。轻啜一口蜂蜜,甜进心肺。那滋味我爱到骨子里。”
吴素英作为“00后”,钟爱养蜂的程度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描述。正是因为热爱,她借助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的创新创业平台,在老师的指导下尝到了创业的甜头。比如,以她家四代养蜂运用中草药防治蜂螨、创新蜜蜂健康管理技术,来提升药花蜂蜜质量的养蜂经验为主体内容,参加了“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得金奖;大学生创业实践计划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再比如,她受到天津电视台经济广播节目组邀请,分享了养蜂技术与创业经历;她的蜂蜜在国际蜜蜂日、第4届中国生态博览会、科技惠农日等亮相过;她年纪轻轻成为中国养蜂协会的会员……
吴素英家从太姥爷那一辈开始养蜂,很小的时候她就学会了如何跟蜜蜂亲密接触。当一块布满小蜜蜂的蜂脾被她从蜂箱拿出来时,许多小蜜蜂嗡嗡嗡地飞到了她的手上、身上,可她丝毫不担心被蜜蜂蜇到。在亮晶晶的蜂脾里,一层层的蜂巢里全都是甜丝丝的蜜。她说,这些蜜是特意留下来给蜜蜂过冬吃的。蜜蜂在冬天吃自己酿出来的蜜能安全越冬,来年春暖花开就能快速繁殖,酿出高品质的蜂蜜。
这只是吴素英家里养蜂的小插曲。吴素英家养有中华土蜂、意蜂、黑蜂,蜂产品有各种各样的蜂蜜以及蜂蜡、蜂王浆、蜂花粉等,主打药花蜂蜜。为了确保蜂蜜品质以及蜂蜜产品的多样性,她家是一年四季追花采蜜的。她说,不同的蜂种对采蜜地域的要求不一样,蜜蜂在群山繁茂、有各种野花绽放的地方撷取花蜜花粉入巢,酿成的蜂蜜不仅带着百草花的味道,也浓缩了天地间的百样精华,质量上乘。所以她家里的养蜂线路图从年头开始一直画到年尾。先是南方的广东、海南、云南等地,然后是北方的内蒙古、吉林、山西、河北、石家庄,最后又回到南方,周而复始。
看到奔头
吴素英特别希望药花蜂蜜甜遍大江南北,因为她家的药花蜂蜜已经通过国家资质检测合格,有很好的药用价值。这两年,对药花蜂蜜品质的追求推动着她对养蜂技术进行研究与创新。
“我和我爸爸养殖蜜蜂在技术上有很大的区别,在他的传统养殖基础上,我引进了黑蜂养殖,创新改进了中草药除蜂螨技术,想要完善从源头到销售的一整条蜂蜜产业链。”
吴素英说,蜜蜂一旦患上螨虫病,那就是灭顶之灾了。她曾去到中国农大和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学习,了解到蜜蜂养殖的关键在于从源头控制品质,而这个源头是蜂螨防治。她知道,家里祖辈健康养蜂就是因为传承有一种中草药防治蜂病的方法。通过向教授讨教和认证,她确认这一方法不仅能实现从源头解决蜜蜂健康管理问题,还能避开使用传统触杀剂有化学药物残骸的风险,保证蜂蜜质量和产量。
她建议父亲把独有的中草药治疗蜂螨技术产出的健康蜂蜜做成品牌,向外输出实用技术和优良蜂种,帮助更多需要的人。她的建议得到了父亲的支持。这两年,柳城县内县外不少蜂农来到她家蜂场讨教养蜂技术,家里运用中草药治疗蜂螨技术帮助了很多有需要的蜂农和养蜂爱好者。
随着技术的提升与养殖的扩大,这个“甜甜”的养蜂女孩,正在用双手让自己的生活更有奔头,更有“甜味”。
(冯艳芳 吴再丽 韦晓平 汤秋霞 陈张艺/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