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论
3上一版
 
贺州:发挥高校力量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
防城港:将挖掘红色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紧密融合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5年3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贺州:发挥高校力量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

□ 谢雪清 李积埔
 

作为广西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之一,贺州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三大核心,突出教育、服务、研究三大重点,全面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今年7月,贺州学院在贺州市贯彻落实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聚焦立德树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日常。一是大力推进“铸牢”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入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各类培训、主题班会及思政课、民族文化特色课程中,开设公共必修课,讲好民族团结故事,讲好贺州故事。《非遗之美融入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十五年育人实践》等2项成果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等次,《念好“家”“根”“魂”“歌”四字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项目入选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特色品牌。二是大力推进“铸牢”教育融入文化传承。开展“广西三月三”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参与师生3.2万人次。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接待各级各类参访者2万余人,包括广东、香港和当地中小学生民族文化研学实践团队9个共计1500余人。三是大力推进“铸牢”教育融入实践创新。10多个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面向地方村民、留守儿童等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代表广西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育人改革案例现场分享并获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舞蹈《瑶绣长长情长长》代表广西在开幕式上作入场展示,并获全国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

聚焦特色优势,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进一步深化。一是围绕“铸牢”教育深化校地合作共建。与贺州市人民政府、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签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承担贺州市政协“加强潇贺古道文化遗产挖掘整理与保护利用,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分课题行动学习试点工作等。引导毕业生爱贺留贺就业,每年近600名毕业生留贺就业。二是围绕“铸牢”研究拓展基地平台建设。提升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展陈能力,建设国家级非遗名录《瑶族服饰》传习馆新馆。三是围绕“铸牢”示范区建设开展课题研究。充分发挥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平台作用,目前在2024年度有关课题申报中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西部项目2项;厅级立项14项;资助专项开放基金课题16项;完成《南岭文书》第四辑10册初稿;资助出版专著1部。获2023年度全国民族工作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优秀奖各1项,全区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二等奖、自治区民宗委系统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各1项等。

聚焦智力支持,推动科技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是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为“铸牢”和服务打基础。学校获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食品与营养、旅游管理、材料与化工3个专业获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2025年面向全国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立足地方产业整合专业集群,新增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二是加强有组织的科研,为“铸牢”和服务寻突破。整合全校资源着力培育新的专硕点6个。组织申报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和奖项,目前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6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广西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作为参与单位获广西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三是加强学科平台建设,为“铸牢”和服务添力量。广西碳酸钙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等两个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2023年度考核。稳步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平桂)建设,广西(贺州)六堡茶工匠学院在我校揭牌,学科平台建设服务贺州产业发展氛围好、效果突显。

 
3上一篇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