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岜莱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探访春天(外一首)
树·鸟
访“山歌王”岳建霄
我与“算盘王”的岁月
三月三,快乐如风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3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访“山歌王”岳建霄

□ 唐国权
 

值此“三月三”来临之际,应文友之邀,我踏上旅程,前往上思县专访“山歌王”岳建霄。

汽车沿着思防高速公路疾驰,一座座桥梁、一个个隧道从眼前掠过,沿途风光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转眼间,便抵达了上思县城。

汽车停在一座高楼前,门口早已排成两列的歌手身着盛装,唱着山歌欢迎我们的到来。那歌声如春江水般此起彼伏,气氛热烈非凡。此时,一位英俊潇洒的长者,带着满脸的笑容,唱着山歌向我们走来,他那稳健的步伐和翩翩的风度,分明就是“山歌王”岳建霄。虽已年逾古稀,但他身姿依旧挺拔,举手投足间尽显歌王风范。

热情好客的“山歌王”笑意盈盈地将我们迎进屋内,谦逊地说:“这里就是我家。”随即,他的徒弟们又分成两行,唱起了悠扬的山歌“虽蕾”。

“虽蕾”是上思人民钟爱的一种民间歌唱形式,源远流长,早在清康熙年间的《上思州志》中便有记载。2008年,上思“虽蕾”被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我们一边聆听山歌,一边欣赏屋内的布景,站在一旁的“山歌王”热情地向我们逐一介绍,我们一边观看,一边聆听,心中充满了敬意。

岳建霄自幼酷爱唱山歌,13岁便能自演,并能与当地前辈歌手对歌。1988年,他进入上思县文化馆工作,负责组织创作和挖掘整理民间歌谣。30年来,他创作山歌近千首,与人合编山歌集四本。1987年被授予“广西民间歌手”称号。2009年至2012年连续四次参加广西山歌大赛,四次荣获“广西十大山歌手”称号。2018年荣获广西退休干部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暨自治区第六届“多彩金秋”文化活动山歌擂台赛“歌王”称号,并带领团队斩获集体二等奖,同年获中央代表团赠送金牌一枚。岳建霄自幼沐浴在十万大山的山歌文化中,视唱山歌为人生一大乐事。小时候每逢附近村屯举办“窝坡”(赶歌圩),他都会恳求大人带他去参加,尽管当时他对歌词的含义不甚明了,但那美妙的旋律已足以让他沉醉其中。他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山上放牛,一边放牛一边唱山歌,那时的大山、牛儿和大树就是他的听众。他回忆道:“我10岁时,就喜欢跟随村里的老歌手走村串户唱山歌,白天做农活、读书,晚上去唱歌。”提及儿时的音乐记忆,他总是满怀甜蜜。

岳建霄演唱风格既豪放又细腻,行腔优美,充满了乡土气息。他的代表作如《种田郎》《七月山歌如蜜甜》等,既保留了传统山歌的韵律,又融入了现代生活元素,具有“天籁般的纯真与自然感染力”。他以“现编现唱、开口成歌”的即兴创作能力闻名,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成为防城港市山歌表演的典范。

岳建霄不仅是山歌的传唱者,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推动者。退休后,他自办山歌培训班,传授技艺20余载。培养了岳永青、岳素梅、卢虹杉、李忠健等一大批优秀学生,他们都在全国、广西声乐大赛中多次获奖。他还常年深入学校、军营开展教学,年授课30余场,为山歌传承注入新的血液。他始终将山歌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展现了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以歌为媒,服务时代。例如,为消防宣传、反腐倡廉等编创山歌,使传统艺术成为社会教育的载体。担任消防宣传公益使者,创作《传唱防火山歌,牢记消防常识》等作品,将消防安全知识融入山歌旋律,提升群众安全意识。通过融媒体传播,他的山歌成为凝聚民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力量。

岳建霄既是技艺精湛的“山歌王”,又是文化传承的“守夜人”和时代精神的“传声筒”。他以山歌为纽带,连接了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提供了典范。正如他所言:“我能活多少岁,就唱到多少岁。”他以歌为乐,创作山歌,收集山歌。这种对山歌的赤诚与坚守,正是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源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