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典映中华”展阅品牌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在广西财经学院相思湖校区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广西民族语文研究中心、广西民族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等多家单位联合开展“典映中华”展阅品牌建设,推动各民族古籍进学校、进文博场馆、进社区、进宗教活动场所。2025年,在对原有2个展阅点进行升级的基础上,将推动设点进入自治区图书馆、自治区档案馆、广西财经学院图书馆、广西艺术学院图书馆、南宁市良庆区蟠龙社区以及桂平西山龙华寺等,让大众更便捷地接触到各民族古籍整理出版成果及相关数字资源。
据了解,“典映中华”展阅区在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以下简称“国家民委古籍室”)指导下开展建设,旨在让大众通过各民族古籍了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各展阅点展阅的图书主要包括各民族古籍整理出版成果,各民族历史、哲学、语言、文字等研究著作,各级非遗类成果等;内容突出体现“五个共同”理念、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反映各民族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的历史。除了提供图书展阅服务,展阅点还将依托广西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出版平台,展示广西各民族古籍、医药、音乐、语言、民俗等方面的数字资源,举办中华经典校园诵读周、典籍里的民族“三交”故事“晒书”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月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据介绍,2023年12月,首个“典映中华”展阅区在自治区博物馆建成开放。展阅区展阅图书2000余册。2024年6月,“典映中华”展阅区落户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成为全国高等院校首个集中展示我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成果并提供阅览服务的平台。
如今,在各方合力推动下,“典映中华”展阅点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典映中华”展阅品牌距离成为全国示范更近一步。
(本报记者 韦颖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