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环抱的天等县进远乡岩造村,村内一幢幢漂亮的小楼房比屋连甍,错落有致;屯内巷道纤尘不染,房前屋后空地栽花植绿,雅趣盎然;村子里有农家书屋、棋牌室、篮球场、戏台、荷塘、文化长廊等,村民们或聚在一起唠家常、唱山歌,或看书、下棋。村外稻田绵延,瓜果飘香,铺展出一幅村美民富、文明和谐、绚丽多彩的乡村画卷。
岩造村是天等县唯一一个村屯合一的行政村,全村共17个村民小组,640户2407人。屯子大、人口多、情况杂,过去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一度十分盛行。近年来,岩造村大刀阔斧除弊立新,靶向施策,通过实施“法治村”“文明村”“书香村”“幸福村”等“四村”建设,推动村庄“破茧成蝶”,实现精彩“蜕变”,焕发出文明新气象。该村先后荣获广西法治建设先进集体、崇左市文明村镇、崇左市书香乡村、崇左市信访工作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推行党群共治,打造平安和美“法治村”
“潘支书,我现在是先礼后兵,来这里找你讲理了,你不管的话,我们就用我们的方式解决问题了。”近日,几个情绪激动的村民闯进村委会,找到岩造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潘宗志。
“凡事都要讲法理,你们可不能胡来,有什么事,好好说。” 潘宗志边安抚村民情绪,边寻问事情的原委。
经过询问,潘宗志了解到这是一起邻里间共用通道引起的纠纷,便胸有成竹地说:“我们现在推行网格化管理,你那片区归玉劲松管,我这就叫玉劲松来处理。”
玉劲松在村里德高望重,很有威信,他一听事情经过便知症结所在,一通电话调解后,便让当事人撤掉了通道围栏,事了人和。
善治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岩造村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推行“党群共治、依法共商、网格共管”治理模式,组建了以党代表、村民代表为主体的“党群共治会”,将岩造村17个村民小组划分为22个网格片区,每个网格落实法治管理员,选当地品行好、有威望、有能力、热心公益事业的“五老人员”、党员干部、经济能人等担任,通过“网格化管理、亲民式服务”,实现了“联系无遗漏、管理无盲点、服务无缝隙”工作目标。
推行文明共建,打造移风易俗“文明村”
“以前攀比心太重,操办红白喜事讲排场、比阔气,一家比着一家办,唯恐自己丢了面子。现在好了,大家遵循约定,既不丢面子,还能省不少钱。”提起大操大办之风得到扭转,在天等县农业农村局工作的岩造籍干部何蒙说。
何蒙的母亲于2024年8月辞世。何蒙说,换做以前,为了彰显所谓的孝心,他为母亲办丧事,少说也要花5万到8万元。此外,一众亲朋好友和同事赶来奔丧,接连几天都要大宴宾客,既劳民又伤财。“还是现在的风气好,节俭办丧,真是为我们大家减负松绑了。”何蒙感慨道。
文明是乡村最美的风景。“岩造村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创新举措,狠刹陈规陋习,倡导婚丧嫁娶新风尚,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进远乡党委宣传委员杨正乐介绍,岩造村采取“党群共商”“庭院夜话”等方式,汇集群智群策,创新修订了村规民约,约定统一红白喜事操办规模、随礼上限等内容。例如红白事宴请不得超过20桌,菜品不得超过6样,婚嫁迎娶随礼不超过100元,白事人情费一律只收30元。
为落实村规民约相关内容,岩造村成立由村里熟悉操办婚丧事宜的人员组成的红白理事会,村内的红白喜事一律执行备案制度。创新设立礼金代收机构,专门负责代收农户办理红白喜事的人情费,全村共用一本人情登记簿,统一礼金标准尺度。
同时推行“共享食堂”模式,在指定的公共场所开展宴请活动,让操办对象共享桌椅板凳、厨具餐具,节约办理成本,方便公众监督。2024年以来,岩造村操办节约型红白喜事12场,宴席规模从过去司空见惯的30桌左右控制为如今的20桌以内,平均每场减少开支7000元左右,累计减少花费8万多元。
推行文德共修,打造崇学向上“书香村”
走在岩造村农家书屋里,屋内干净整洁,书籍摆放得井然有序,一排排书架前,村民、学生在聚精会神地阅读,成为村子里一道别致的“新风景”。
文化是乡村最亮的名片。围绕解决村民生活单调、精神空虚贫瘠的问题,岩造村持续加强农家书屋“软硬件”建设,积极探索“农家书屋+”模式,让岩造处处飘书香。“在打造‘书香岩造’的过程中,我们推行的模式是‘1+N’和‘4个1’模式。” 进远乡乡长李乃富进一步解释,“1”即“主阵地”农家书屋,由1名村党总支委员担任书屋图书管理员,“N”包括多面教育墙和多处图书角,让村子里处处是文化“磁场”;“4个1”即通过1堂党员微党课、1堂大榕树课堂、1次读书分享活动、1次户外教学活动等方式推动全民阅读蔚然成风。
同时,村里成立助学基金会,通过发出一纸倡议书、群发一条短信、举办一场助学颁奖仪式等形式,传承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激励岩造学子勤奋读书、奋发有为。
2019年基金会成立至今,岩造村已筹集资金37万元,资助学生292人,培养出大学生160人。
推行发展共享,打造守望相助“幸福村”
幸福是百姓最大的愿景。岩造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活动中心等为载体,搭建邻里大家庭“互助共享邻里圈”,通过举办篮球赛、晚会、外嫁女集体探亲等活动,推进“互助共同体”建设,涵养守望相助、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
同时,岩造村以乡情、亲情为纽带,建立一支“不用吹哨、主动报到”的志愿服务队伍。设立“一站式服务”点,提供“一门式办理”,为群众提供代售、代购、代办、代跑等服务。进远乡党委书记赵小娇说:“2024年以来,村里56名‘服务员’为群众代办农房审批、产业奖补、交通补贴、低保申报等895件次,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为推动新风尚的养成,岩造村聚焦文明乡风、说事议事、创业致富等制定指标评分细则,将村民的日常行为转化为可量化指标分值,开展“每月一评分、每季一表彰”,并根据积分给予相应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通过推行积分制,让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到村务治理工作中来,真正实现群策群治共建共享的“大合唱”。
(黄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