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由广西民族博物馆、湖北省随州市博物馆主办的“钟磬和鸣 华夏正声——曾国古韵青铜艺术展”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汇聚91套(292件)文物精品,其中86件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些文物展现了古代先民高超的青铜铸造技艺,全面展示先秦礼乐文明。
启动仪式上,随着嘉宾们共同敲响编钟,展览正式开幕。民乐演奏家现场带来编钟表演,悠扬的乐曲让人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宫廷之中。
据悉,此次展出的曾侯乙编钟(复制品)是首次跨省展出。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时期曾国国君曾侯乙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全套共65件,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此次展出的复制品由随州市博物馆按照原件1:1复制而成,在形制、音质、音阶、音准、音节、音律上与原件高度一致。当天现场演奏所用的编钟,就是该复制品的一部分。
1月29日至4月10日展览期间,观众不仅能看到丰富多样的文物,还能观赏编钟演奏,参与研学课堂,感受两千多年前的曾国文化,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进程。
随州市博物馆馆长项章表示,希望通过这次展览促进民族文化交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让观众在欣赏文物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广西民族博物馆副馆长刘创举介绍,此次展览是鄂桂两地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是推动两地青铜文化交流互鉴,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共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生动体现,展览的举办将进一步促进两地文化交流与合作。
(本报记者 韦颖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