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论
3上一版
 
以广西边境体育赛事为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大力实施进校园铸魂传承发展工程 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巴马: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幸福歌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5年1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广西边境体育赛事为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陈 铭
 

当前,体育促团结、促交流、促发展的作用不断凸显。2024年11月22日,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委等七个单位联合发布了《关于体育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和综合价值,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同一时期在三亚市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来自全国56个民族的运动员以赛事为媒,同场竞技,同心筑梦,共同传承中华体育精神,谱写民族团结新歌。笔者认为,广西作为祖国的“南大门”,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多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彩,民族文化瑰丽多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边境地区可以体育赛事为媒,促进兴边富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传承弘扬优秀民族体育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边境地区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生活饮食习惯以及多元文化的交融,经过历史传承、演变后,孕育了丰富多元的民族体育文化。广西不同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各自保留了花炮、珍珠球、射弩、爬坡杆、陀螺等独特的传统体育项目。这些项目不仅体现了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的身体素质和技能,还蕴含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可通过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青少年体育运动会等赛会载体,推动、传承好优秀民族体育项目。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内涵,融入现代文明、群众体育项目,积极组织策划边境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交流盛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体育赛事、健身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充分发挥广西优秀运动员、民族体育非遗传承人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宣传等,讲好民族体育故事,扩大民族体育知晓度、关注度、认同度、参与度,进一步提升民众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

打造边境地区特色品牌赛事,增强边疆经济吸引力。近年来,广西边境地区已成功举办了系列体育赛事。例如中国东兴-越南芒街元宵节足球友谊赛(东兴)、“丝路杯”中国-东盟乒乓球赛(靖西)、中越(凭祥-谅山)“友谊杯”足球邀请赛(凭祥)、中越跨国“县超”气排球邀请赛(凭祥)、中越边境四县足球邀请赛(那坡)、中越边关“三月三”民族团结大联欢活动(宁明)、中国龙州-越南复和红途国际马拉松(龙州)等。这些体育赛事的举办,为举办地城市宣传、体育旅游发展都带来了积极影响。边境地区可充分挖掘自身自然资源优势和民族文化特色,打造更具有地方特色、更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例如利用边境地区多样的地形地貌特征,打造极具挑战性的山地越野跑、边境公路自行车赛、山地攀岩比赛等赛事。通过高辨识度的体育品牌赛事的策划、组织和推广,形成独特的品牌效应,吸引国内外更多游客和投资者关注广西,助力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

推动体育赛事与文旅融合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推动体育赛事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实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关键策略。应在组织策划边境地区品牌赛事的同时,积极开发与之相配套的体育赛事文化旅游产品,如观赛旅行套餐、体育主题度假村、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等。通过丰富文化旅游业态,提升旅游体验的深度与品质,让体育赛事“流量”为文化旅游“增量”,带动餐饮、住宿、交通、农副业等相关产业的繁荣。进一步发挥好“体育+”模式效应,推动体育赛事与文旅产业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良性循环,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加强体育赛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强基固边基石。体育赛事的举办离不开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可加大边境地区体育场馆场地、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加大凸显边境地区人文与自然特色品牌赛事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边境地区体育赛事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参赛和观赛体验,吸引更多的体育赛事爱好者、参与者聚集广西。要聚焦群众期盼,以赛事筹办为媒,培育和优化全民健身环境设施,让赛事成果惠及全民,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进一步夯实强基固边基石。

深化体育国际交流合作,构建沿边开放开发新格局。体育在促进边境地区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应加强与越南及东盟国家间的体育赛事交流,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不断扩大广西体育的国际“朋友圈”。生动讲述新时代广西体育的精彩篇章,展现中华体育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深化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区域间的文化互鉴和融合。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赛事管理和运营经验,进一步提升边境地区赛事专业化、国际化水平。组织、策划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充分展示大国形象、广西风采,激发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