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论
3上一版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深入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 彰显推进示范区建设的人大作为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5年1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深入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 彰显推进示范区建设的人大作为

□ 柳州市人大常委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柳州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主线,在人大工作中不断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平台,在“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中担当作为,加快推进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

紧密围绕中心大局,落实五个家园建设任务,不断凸显人大力量人大作为。自治区部署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任务以来,柳州市人大常委会将建设任务列为自身职责,作为加强人大工作的重要指引。先后召开动员会、推进会,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主要任务,把建设工作抓早抓实抓细。柳州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市委部署,对示范区建设五个家园的重点任务,组织多轮专题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加大对代表建议的办理力度,创新建立由市政府领导领衔督办代表建议机制,每年从财政安排500万元预算外专项资金,用于办理民族地区群众急、难、老、小等问题,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以办理代表议案和建议为抓手,推动多部门积极推进三省侗寨连片联合申遗,联合改进50余项各族群众身边的“小、远、偏”等传承保护民族文化、建设和美村寨等工作,加强各族群众认同感。2024年,推动“小米粉 大产业”、三江基层立法联系点经验等2个案例,入选国家民委《正确民族观实践典型案例汇编》。

柳州市将五个家园建设任务具体落实到人大行动中,围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重点任务,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柳州的纪念日确立为“柳州企业日”和“柳州工匠日”,让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在柳州工业转型升级中发扬光大。将《加强“柳州鱼峰歌圩”品牌建设,推动歌仙刘三姐文化旅游》列为2024年度人大议案实施,推动市林园局及文广旅局、民宗委等多个部门畅通铸牢机制,合力打造地域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符号。通过完善歌仙刘三姐文化展示中心等硬件建设,聘请10名自治区非遗传承人、山歌手为市人大义务宣传员,成立市人大山歌宣传队等传承发展机制,不断擦亮“歌仙刘三姐”城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名片。2024年6月《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广西柳州:一座会唱山歌的城市”为题,向海外推送了“柳州鱼峰歌圩”形成全国颇具影响力的中华文化品牌和山歌圣地的探索实践故事,生动展现了各民族文化在“歌圩”这一传统文化活动中交融互鉴,不断汇聚形成中华文化的历史。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深入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发挥共建示范区的人民力量。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是依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发挥接地气、聚民智的全过程民主优势、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市人大常委会指导三江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批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确定为全区首个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并以此为契机,善用接边地区“山同脉、水同源、语同音、俗同形、人同心”优势,建立桂湘黔三省(区)六县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点工作区域联席会议制度。目前,三江侗族自治县已设立15处立法联络及信息采集点,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报15项征求意见任务共251条建议,广西及周边相邻民族地区群众对有关立法的意见已畅通全国人大机关,有效提升各族群众基层治理参与度,提高了民族地区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

今年以来,柳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关于设立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人大代表联系点的工作方案》,在全市4个村镇、4个社区、2个工业园区、3所学校、1个公园和1家医院,遴选设立15个覆盖建设示范区五个家园的“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人大代表联系点”,跨层级组织258名各行业人大代表进点履职,通过联系点培育典型、示范引领,发挥引领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在基层一线走深走实走细。

柳州市人大常委会在联系点,定期召开座谈、联合调研、开展活动,实现立法联动、监督联动、宣传联动,共同打造先进典型示范引领。指导柳城华侨农场通过“代表联络站+侨务”,搭建“侨言资政”“侨茶议事”平台,收集和反映侨意民声,推动乡村振兴有关政策全覆盖。今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何维副委员长率调研组到华侨农场开展调研,对柳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侨”的文章给予高度评价,对柳州市人大的工作模式作了批示。

柳州市人大常委会还针对选树典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专家建议,不断提升各级参加铸牢示范区工作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先后监督查处柳江河沿岸非法采砂点等影响柳州美丽家园建设中保持全国“水质第一”问题,并根据联系点代表意见,对市生态环境局等5个政府组成部门6项工作开展评议,通过量化评议指标、代表满意度测评等提高监督实效。通过社区人大代表联系点推动解决边远山区群众不出县城就可享受三甲医院诊疗服务、全市易地扶贫搬迁点文化建设、群众就业、社会服务等问题,确保党的民族政策全面惠及群众。

认真履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水平在法治建设中不断提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40年来,柳州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推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落实,通过立法保护和改善民族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民族事务依法管理,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推动2个自治县自治条例修订,以及侗族百家宴、茶产业发展条例等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单行条例有效实施,用法治保障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立足柳州市民族地区发展特点,深入调研论证,坚持科学立法,先后完成《柳州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柳州市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柳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立法工作;指导立法申报和实施《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百家宴保护条例》《融水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积极推进三江侗族茶产业及融水苗族节庆等特色产业发展的民族立法,让立法工作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柳州市人大常委会常态化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执法检查,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力促进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免费午餐工程”全面覆盖,在市属重点中学设立“民族班”,建立与民族地区教师双向交流机制。完善“医联体”建设,由市属重点医院派出骨干医生到县医院轮岗,让各族群众不出县城就可诊疗大病重病。督促落实低保、五保、医疗救助、孤儿保障等政策措施,保障和改善民族地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加强《柳州市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助力柳州市连续4年获全国“水质冠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柳州产业发展的嘱托,跟踪监督《柳州市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条例》实施情况,助推螺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组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情况专题调研,督促相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助力柳州市成功申办第十六届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对全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情况进行执法检查,确保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政策有效落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柳州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工作走深走实。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